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71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7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高能束表面改性适用于各种金属和合金,能够显著提升材料表面硬度、耐磨、耐蚀等性能指标,是航空部件实现性能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6种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构成和改性应用,其中激光相变硬化通过马氏体相变强化金属材料表面;激光熔覆通过选择不同粉末实现表面修复和表面性能提升,重点在于控制裂纹缺陷;激光冲击强化可有效解决航空发动机部件高周疲劳断裂问题;强流脉冲电子束和强流脉冲离子束一方面需要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针对航空部件应用开展深入研究;而离子束辅助沉积则可以通过制备固体润滑涂层实现对微动磨损的有效防护。最后,提出对高能束表面改性机理深入研究、发展专业化智能化装备和实现多种束源复合与集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2.
刘云峰  陈军  廖平 《上海航天》2010,27(4):14-18,42
基于指数终端吸引子的有限时间快速收敛特性,将指数型快速终端滑模引入一类不确定混沌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滑模变结构跟踪控制。证明了系统跟踪误差变量在有限时间内能以较快的收敛速度到达各级滑模面的邻域,并最终收敛至平衡点附近很小的区域,系统有良好的动态性能。Dulling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有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33.
任意最大应力梯度路径轮盘模拟件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山  王春光  陈军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9):2000-2005
建立基于应力寿命轮盘二维模拟试件设计准则,提出了具有任意最大应力梯度路径的轮盘模拟试件优化设计方法,包括自动搜索第一主应力最大梯度路径和应力分布,以及模拟试件的二步优化设计策略,提出了模拟试件弹性和弹塑性设计等价原则.通过某轮盘模拟试件设计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针对蚁群聚类算法在聚类结果中出现部分数据划分不够准确的问题,提出蚁群聚类改进算法。对已有蚁群聚类算法的结果簇做调整,从而得到更好的聚类结果。使用KDD Cup1999入侵检测数据集所作的实验结果表明,聚类效果改进明显,入侵检测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5.
地空导弹装备战斗损伤概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预制破片式战斗部的反辐射导弹(ARM)为假想威胁,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空间几何、战场模拟理论等对地空导弹装备的损伤概率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装备战斗损伤的确定方法,建立了装备的损伤概率模型以及装备战斗损伤概率的几何法模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所建模型对地空导弹装备战场损伤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针对军队航材保障效率较低、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结合国防与军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军用航材智能化保障模式;通过运用物联网、神经网络、云计算等方法,对智能化保障模式各功能的实现提出支撑技术,航材智能化保障模式各项功能得以实现;通过对军用航材智能化保障进行模式构建,并就该模式下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提出支撑技术,革新保障方式,有效提高了航材保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7.
钛合金作为航空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轻量化高强结构材料,其成形与加工技术历来备受关注。实践证明热氢处理技术应用于钛合金有助于改善其热加工性能和优化组织性能。综述了置氢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热氢处理对不同种类钛合金组织、超塑性及扩散连接行为的影响规律,总结其影响机理,为置氢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陈军  白菡尘  柳森 《推进技术》2017,38(1):112-118
为评估燃烧加热设备对冲压发动机地面结果的影响,采用经典准一维方法,考虑燃烧可能存在的化学平衡过程,结合所发展的工作过程物理模型,研究了地面模拟飞行马赫数4~7实验中、氢气-空气加热器采用总焓模拟标准时,含水实验介质对发动机释热与面积匹配、性能潜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总焓条件下,使用略大的燃烧室,燃料比冲数据和纯空气条件较为接近,Ma4~6条件下偏差不超过±1%,Ma7时不超过+3.1%,最大比冲对应的特征马赫数也和纯空气条件相同;但燃烧室所需扩张比、燃烧效率、空气比冲均大于纯空气条件,其中Ma4~7时空气比冲的最大偏差分别达到+2.2%,+4.5%,+8.3%,+14.4%,燃烧效率的偏差分别为+0.7%,+1.9%,+4.2%,+9.4%。这些数据的巧合与矛盾说明,需要在理解实验介质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纯空气应用时释热工作过程的再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40.
微修形异型转圆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锋  贺旭照  陈军  吴颖川  乐嘉陵 《推进技术》2017,38(6):1218-1225
利用流线追踪及微修型技术,设计了一种类水滴转圆形内转式进气道,针对该进气道开展了初步的数值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道保持了流线追踪进气道前缘激波结构,微型面融合方法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Ma=6.0/AOA=2°时,试验测得的机体/唇口侧压力分布与CFD吻合较好,隔离段出口截面皮托压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在值域上存在一定偏差;随着攻角由-2°增至6°,唇口反射激波在机体侧的交汇点前移约55mm;堵塞度在70%~75%时,进气道最大反压约0.41MPa;进气道启动状态下,未受反压扰动点压力脉动小,波动不明显;进气道启动但受反压扰动点压力脉动增加,波动范围增大;进气道不启动状态下受扰点压力脉动大,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表现明显,低频振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