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21篇
航天   2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苏联发射了到目前为止在其空间工程中最大的一颗军用卫星。美国分析人员称,这是一颗新型收集电子情报的卫星,部署在频繁飞越英国国土的轨道上,以便截获无线电通信及数据资料。美国也确定,在今年一月份代号为51-C的航天飞机飞行中发射一颗大型的电子侦察卫星。该卫星将从苏联领土以南4800公里的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监听苏联的无线电通信。美国分析人员认为,苏联的新型电子侦察卫星可能比美国发射的这颗无线电侦察卫星更大。  相似文献   
32.
直到60年代初,欧洲才真正开始它的航天活动。在此期间成立了若干发展航天事业的组织,这些组织最终为欧洲在航天方面进行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美国航宇局(NASA)通过选择国际空间站的四项研制合同,准备在“天空实验室”坠毁20年之后重返空间。赢得合同的公司有: 1.波音宇航公司;2.麦·道公司与RCA/通用电气公司;3.通用电气/RCA与TRW公司;4.洛克达因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却遭受了重大打击,它受挫于波音公司,甚至连分承包合同也未拿到,可见打击之深。洛克韦尔公司也败于麦·道公司。空间站第一阶段(基本结构)的合同金  相似文献   
34.
悉尼消息,空间工业界和澳大利亚官员称,预料美国政府将阻止利用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为澳大利亚和亚洲制造的通信卫星。官员们说,几周后将宣布美国的决定。这是美国和西欧空间工业界反对中国进入几十亿美元卫星发射市场所发动的一场游说的结果。分析家们认为,利用中国运载火箭代替美国或西欧的运载火箭来发射澳大利亚卫星将使澳大利亚节省2.05亿澳元(约合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35.
对地观察卫星的任务以往集中在同步静止轨道与极轨道,它们提供了在同样的条件下,在整个很长时间里进行连续观察的最佳手段。低倾角、低轨道任务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用作补充,国际空间站的同轨平台所获得的数据即为一例。本文对目前的及计划中的欧空局、美航宇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日本的对地观察计划作一概述。欧洲空间局(ESA)的活动静地轨道气象卫星是在成功地分别于1977年、1981年发射了两颗试用的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36.
“赫尔墨斯”航天飞机的初步研究已近尾声,但“赫尔墨斯”的重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机组人员、有效载荷及访问空间站的消耗品,其总重量目前至少已达21吨,即比原先估计的重4吨。一般在原型机评审时往往会增加重量,但对“赫尔墨斯”来说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是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以后,坚持要设机组人员逃逸  相似文献   
37.
不管用何种标准来衡量,均会发现苏联空间活动的规模十分庞大。苏联已开通了包括军用、民用的自动控制或载人的50种空间系统业务。这些系统广泛地执行着侦察、导航、气象、通信及导弹探测等各类任务。据五角大楼1987年出版的《苏联的军事力量》(Soviet Military Power)报道,俄国的空间活动自1980年以来已成倍地增加(主要是运载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苏联在一年里约进行上百次的发射(平均每3天一  相似文献   
38.
航天高技术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美国、欧洲为了控制航天市场,决定在巴黎进行磋商,以确定一些准则,迫使东方的大国就范。 为了发挥航天技术的经济效益。苏联采取了相当灵活的政策,而且正在不断取得成果。 首先,苏联用已经运行数年的和平号空间站为欧洲进行了微重力的搭载试验,这是目前欧美无法办到的事。为了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并获得商业上的利益,目前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只有依赖于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  相似文献   
39.
经过一场激烈辩论,欧空局13个成员国最终决定执行欧空局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这是一项耗资颇巨的研究计划,总费用估计为1000亿西德马克左右。 尽管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已经基本上定了下来,但是有关这项计划的得失之争仍在继续,估计几年之内不会有什么令人满意的结果。批准执行这一计划主要是出自政治上而不是经济上的考虑。从经济上来看,这一揽子计划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40.
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在航天领域内的交往日益增多。前不久,应苏联通用机械工业部的邀请,我们有机会到苏联访问。访问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苏联液体火箭发动机等方面的几个重要设计机构,其中包括能源机械联合体(原格鲁什柯设计局)、科学生产联合体(原扬格尔设计局)、能源科学工业联合体(原科罗廖夫设计局)、热过程研究所及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