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99篇 |
航天技术 | 76篇 |
综合类 | 48篇 |
航天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41.
542.
543.
544.
提出一种基于C/S结构的UDP网络便携式无人机半实物实时仿真系统,设计了嵌入式实时仿真软件、仿真控制与显示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在由飞行控制计算机实物、电动舵回路实物和实时仿真设备组成的无人机半实物实时仿真试验环境下,对所设计的仿真系统软件进行全过程实时飞行仿真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软件功能正确,性能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545.
将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和TNT(turbulent/non-turbulent)湍流模型输运方程与平均流场控制方程进行隐式紧耦合求解,结合当地时间步长方法和湍流源项隐式处理确保求解过程的快速和稳定.采用AUSMPW+(AUSM by pressure-based weight functions)格式和LU-SGS(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隐式紧耦合方法对高超声速压缩拐角流动、锥柱裙流动和超声速非对称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SST模型和TNT湍流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15°压缩拐角流动的壁面压力和热流密度;随着压缩拐角的增大,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偏差增大;可压缩性修正对压缩拐角流动的压力和热流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对超声速非对称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影响很小;隐式紧耦合方法比显式紧耦合方法具有更好的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546.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逆向工程应用中,针对缺乏拓扑连接关系的点云数据,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点云数据平滑与增强算法。首先,以点云模型的拉普拉斯矩阵坐标与法向的内积作为EMD输入信号,提取点云模型输入信号的极值点作为插值节点计算信号的上下包络;然后,为实现特征保持的EMD信号分解,通过检测点云数据上特征点,并在计算信号上下包络的过程中作为约束,克服传统EMD算法无法保持特征的局限;最后,迭代地从输入信号中减去上下包络的均值得到内蕴模态函数(IMF)和余量,并通过设计滤波器实现了点云数据平滑和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有效地将EMD推广到三维散乱点云数据中,扩大EMD在三维几何中的应用范围,并在点云数据平滑和增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8.
针对如何有效地对北斗星基增强系统(SBAS)电离层在模型精度、模型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了一种修正的CODE格网模型,通过增加国内陆态网监测站观测数据,提升了CODE格网模型精度。以此模型为基准,利用2020年近一个月的数据分析了北斗区域格网电离层模型和北斗SBAS电离层模型的延迟误差、改正比例的变化以及在全球的覆盖范围,并从全球不同纬度带比较了北斗基本导航和星基增强电离层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修正的CODE模型精度符合评估要求,且与我国电离层实际变化情况更吻合,北斗区域格网电离层模型和北斗SBAS电离层模型精度相当,优于0.3m,改正比例均优于80%,但北斗SBAS电离层模型覆盖范围明显更大。 相似文献
549.
550.
利用化学接枝法制备了一种环氧改性硅橡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制备过
程中催化剂和环氧树脂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固化体系进行了研究。将所制备改性硅橡胶用于
固体火箭发动机外防热涂层材料中,并进行了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改性硅橡胶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钛
酸丁酯,可有效提高改性硅橡胶的力学性能,且其力学性能随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环氧树脂含量>
20wt%后,改性硅橡胶拉伸强度>2 MPa,扯离强度>3 MPa;RCA-聚酰胺650 复合固化体系是环氧改性硅橡胶
合适的固化剂,涂层经过风洞试验后试件结构完整,其背温低于15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