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3篇
航天技术   8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王正  谢里阳  李兵 《航空学报》2007,28(6):1378-1382
 传统的零件可靠性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随机载荷作用次数对可靠性的影响,同时也掩盖了载荷对零件失效率尤其是早期失效率的贡献。从随机载荷作用的统计学意义出发,运用顺序统计量理论建立了载荷多次作用下的零件可靠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泊松随机过程描述载荷的作用过程,建立了零件的动态可靠性模型,并研究了零件可靠度和失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指出零件的早期失效及失效率并不只是由零件的初始缺陷引起的,而是由随机载荷的作用和零件的强度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建立装备保障性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在系统分析装备保障性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用于评估装备保障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AHP方法确定指标的初始权重,并调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GUI对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解决复杂非线性关系问题的特点,适用于对装备保障性的分析和评估。结论BP神经网络评估方法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预测方法,对装备保障性进行综合评估能够较为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3.
SAR线性调频脉冲干扰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 SAR成像处理介绍线性调频脉冲干扰的原理。然后 ,分析这种干扰信号的特性及检测方法 ,并重点研究利用频域陷波和参数化方法对降斜率处理后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 ,即通过分数域滤波抑制线性调频脉冲干扰。最后 ,进行计算机仿真 ,给出仿真结果 ,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2007年2月4日,国防科工委主持召开了“中国航天二院(本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鉴定会。由符志民副院长任组长的本课题顺利通过了成果鉴定.并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国际质量院、中国科学院刘源张院士担任,成员包括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朗志正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王礼恒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黄培康院士、李伯虎院士,以及总装技术基础局、中国航天质量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会议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质量部王琳副部长主持。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航天研究院的计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和现状谈起,针对现阶段计量管理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量管理模式-基于网络的院所两级计量管理系统,并给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6.
以高负荷两级风扇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静子周向限位失效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机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失效转速和不同失效级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归纳总结了静子限位失效对压缩部件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静子周向限位失效将造成静子叶排产生一定的轮缘速度,影响自身的进出口气流角、流通能力和损失特性,以及级内和级间的匹...  相似文献   
37.
本文针对近期石油涨价以及全社会都在提倡节约的大气候,从现有能源的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两大方面谈能源合理利用与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
由于螺旋桨产生的滑流可以缩短飞机起降距离,因此降低了飞机对于机场跑道的要求。目前,螺旋桨在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上仍有大量发展和应用。我国飞机螺旋桨自主设计起步较晚,过去我国大型螺旋桨一直采用全金属实心桨叶,“新螺旋桨”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制高性能复合材料螺旋桨。研制过程中,在气动力设计、结构强度、电调控制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巨大挑战。《军用飞机结构完整性大纲》(GJB 775A—2012)作为飞机结构设计的顶层要求,在螺旋桨结构设计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证新螺旋桨结构可靠性、经济性和产品寿命的重要手段。设计人员在研制中学习和贯彻《大纲》的要求和实施方法,克服了大量的技术难点和工程问题,最终成功地研制和装机了新螺旋桨。本文从《大纲》的五个任务出发,介绍了新螺旋桨研制中关于各个阶段任务的贯彻和实施,以及在此期间开展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系统地总结了《大纲》在螺旋桨结构设计中的实践和体会。希望文章能为今后同类产品的研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