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精度鉴定是保证雷达有效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雷达精度鉴定方法都是硬比方法,鉴定周期较长、协调工作量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跟踪一般低轨卫星实现地基雷达测量精度自鉴定的方法,设计了采用自鉴定方法校准雷达测元零值的技术方案,明确了数据处理流程,给出了关键数学模型。通过无噪声仿真验证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有噪声仿真验证发现了测元随机误差与估计轨道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效应,为后续工程应用和技术改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2.
33.
模拟太阳风电子向月表运动的轨迹, 研究由于月表磁异常的存在造成的电子反射运动. 首先设定行星际磁场Bsw 指向月球并与月表垂直, 将月表的磁异常区看成是一个磁偶极子, 偶极矩大小为Mcb; 然后分别考察该偶极矩与行星际磁场方向平行, 反平行以及±90° 的情形, 通过计算发现, 被反射的电子数目会随着磁偶极矩和行星际磁场的方向改变而改变. 在偶极矩与行星际磁场平行的情况下, 反射率最大; 随着夹角的增大, 反射率减小. 这些结果为利用电子反射法高精度遥测月表磁场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4.
35.
利用简单的偶极子地磁场模型以及大气电子密度和电导率模式, 分析地面产生的磁扰动以Alfven波的模式传播到近地空间区域. 这种地面的磁扰动可能干扰近地空间卫星对空间磁扰动的观测. 通过对地面磁扰动Alfven波模式1000 km高度内的衰减情况进行模拟, 认为在近地空间采用地磁偶极子模型是合理的. 由于衰减随扰动频率的增大而急剧增强, 分析还得到了近地卫星能够探测到地面磁扰动的最大频率. 计算结果表明, Alfven波的衰减主要集中在高度50 km以下, 这个区域内的大气电导率极其微弱, 使Alfven波的传播受到极大衰减. 0.4 Hz以下的Alfven波沿磁力线传播到1000 km高度后衰减结为原来扰动幅度的千分之一, 因此频率在0.4 Hz以下的Alfven波可能会干扰低轨卫星探测磁场脉动.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种基于统计方法分析阻滞势分析器响应曲线的数据处理算法. 该算法可以在电推进诊断中快速提取待测粒子的环境参数. 通过对阻滞势分析器测量得到的U-I响应曲线物理性质的分析, 推导出以曲线中所有测量值为基础提取粒子温度和密度的统计处理算法. 以具体卫星电推进诊断中对阻滞势分析器的测量要求以及工程参数为例, 设计并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 在设计要求的测量范围内, 利用本文算法得到的离子密度的平均误差为6.62 %, 粒子温度的平均误差为7.45 %. 通过分析算法运算量,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12 MHz主频的8031处理器可以在0.5 s内完成本算法全部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37.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GMI)的磁强计是近年来磁强计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比其他类型磁强计, GMI磁强计具有微型化、高灵敏度、快速响应、高温度 稳定性和低功耗的优点. 本文以铁基纳米晶带材为敏感材料, 设计并实现了GMI 磁强计传感器与后续信号处理电路, 组成一台GMI磁强计. 实验结果表明, 该磁 强计在-25000~25000nT量程内灵敏度为0.176mV·nT-1, 满足实际弱磁场测量要求, 并且具有体积小及功耗低的特点, 有望应用于空间 探测等磁测量领域. 相似文献
38.
通常认为,同步轨道区的电子通量增加是由于磁暴或者上游太阳风高速流的扰动所引起.近来的观测表明,起源于太阳活动的行星际高能电子也是引起同步轨道电子通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Zhao等在研究2000年7月14日太阳剧烈活动时发现,同步轨道区相对论电子通量巨幅增加时没有观察到上游太阳风高速流的扰动,并且磁暴发生在电子通量事件之后.采用解析磁场模型和实际磁场模型(T96模型)模拟来自太阳的相对论电子在磁尾中的运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行星际磁场南向时,进入到磁尾的行星际相对论电子可以从较远的磁尾区域运动到同步轨道区域.这一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论证了起源于太阳活动的高能电子可以对同步轨道区相对论电子通量的增加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火星的低气压环境为飞机可能应用于火星探测创造了条件。四旋翼飞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空中悬停、可重复起降等众多优势,成为火星探测应用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章针对火星四旋翼无人机关键的动力系统,用二维CFD仿真软件建立了螺旋桨模型,仿真分析了桨叶倾角、转速和半径等因素对桨叶升力的影响,并进行了螺旋桨初步方案设计。针对方案还开展了稀薄大气环境下的试验,测试了螺旋桨的升力,获得了与仿真分析一致的结果。文章研究可为火星四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