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224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91.
激光武器及飞航导弹的防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激光武器的发展及其毁伤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反侦察、抗激光软杀伤以及抗激光硬杀伤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飞航导弹武器的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392.
高温封严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是影响其服役寿命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研究了微弧等离子堆焊沉积Ni/硅藻土封严涂层的工艺规律与腐蚀摩擦学性能。对粉末和涂层的基本结构的表征显示:涂层呈现堆叠结构,含有大量孔隙,涂层主要由Ni,SiO_2和少量NiO组成。涂层的内聚强度平均达到8.78MPa,在拉伸应力作用下表现为以扁平化粒子边缘为主,沿着孔隙率方向应力集中的脆性断裂,以及在应力集中部位导致硅藻土粒子内部的穿晶断裂。当堆焊电流为40A时,微弧等离子堆焊制备的Ni/硅藻土封严涂层在盐环境和酸环境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达到0.524,16.354wt.‰和0.5099,17.317wt.‰。Ni/硅藻土可磨耗封严涂层在酸性环境的腐蚀能力较低,其平衡电位达到-708m V。  相似文献   
393.
管式电除尘器中粉尘颗粒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管式电除尘器中的气固两相流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实质上是研究粉尘颗粒在有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计算中 ,将气相作为连续介质 ,采用 K- ε双方程湍流模型 ,并用 SIMPL E算法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将固相作为离散体系 ,采用颗粒轨迹法计算其运动轨迹。计算时分别选取 4种电压、4种气流速度和 4种颗粒直径为计算工况 ,计算结果显示出颗粒运动特性和除尘效率 ,并指出其与电压、气流速度和颗粒粒径等 3个主要因素相关。计算结果与实验较为一致 ,表明文中提出的理论模型可用于管式电除尘器中颗粒运动的数值模拟 ,对电除尘器的研究和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4.
液体冲压发动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液体冲压发动机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发动机的特性计算, 分析了飞行高度、燃烧室后总温以及发动机部件总压恢复系数对冲压发动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5.
通过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钝体头部边界层“逾越”型转捩的问题。在计算上,利用高阶紧致差分格式和高分辨率的无反射边界条件,求解全N-S方程,并将局部有限幅值扰动直接引入到钝体头部的曲面边界层中。摈弃了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周期边界条件,以及以平板代替曲面的做法。结果表明:流场转捩的发生与一种类似“发卡”状的拉伸结构出现有关,而国外的计算结果中并未发现这一结构。此外,流场的失稳过程和物理图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国外目前的做法和结论是值得商榷的。同时,模拟的结果也说明,这种方法对研究大扰动转捩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6.
从"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沉没的教训,揭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低易损性设计的重要性.分析、讨论了研制钝感推进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壳体和壳体采用特殊结构设计等新技术在发动机低易损性设计中的应用.对我国开展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低易损性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97.
高超声速钝双楔绕流流动转捩与分离流动的壁温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庆  陈林  李雪  袁湘江 《航空学报》2014,35(11):2958-2969
为研究壁温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转捩流动的影响,选取钝双楔这一典型外形,基于德国Aachen工业大学Thomas与Herbert所开展的双楔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分析了一些已有的计算流体力学(CFD)研究内容,并结合本文不同方法的CFD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不同壁面温度对该双楔模型高超声速绕流流动转捩与流动分离的影响。对于双楔模型,流动分离一般发生在拐角附近,由于流动分离旋涡的剪切作用会诱发流动转捩,转捩又会改变流动分离强度、分离涡尺寸,若分离流动存在非定常特征则将导致非定常旋涡运动与流动转捩的复杂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已有文献的CFD数值模拟结果与本文计算结果,表明只有按照转捩思路开展的数值模拟才能够反映该风洞试验情况。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显示,文献中按照第一压缩面层流与第二压缩面湍流状态计算得到的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风洞试验数据相符,本文使用MUSCL格式、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与γ-Reθ关联转捩模型这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正确地反映了风洞试验情况。分析还表明,在分离流动之前的区域,随着壁面温度的升高,壁面热流会下降,近壁区域黏性系数变大,边界层内速度剖面不饱满,速度边界层较厚,厚的速度边界层容易发生流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398.
通过数值模拟扰动波在平板边界层中的传播,考察了格式对T-S波传播过程计算的精确性。本文还研究了波-波与涡-涡两种典型的非线性扰动模型,结果表明:在自由剪切层中,波-波模型能加快扰动的增长速度,并激发出了λ结构,但仍然经过了线性失稳阶段;在钝体头部的超声速边界层中,涡-涡模型通过涡-涡相互作用,产生“发卡”结构,进而出现湍流斑。在此过程中,没有线性失稳的迹象。  相似文献   
399.
高超声速侧压式模型进气道不起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某典型高超声速侧压式进气道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就壁面压力分布、波系结构和近壁流谱图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反映了流动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下的流动特征,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减小,激波角增大,压缩波在通道内的反射次数增加,而强度逐渐减弱,总压恢复系数逐渐增大。当马赫数减小到一定数值时,在等直隔离段入口出现喉道截面,进一步减小来流马赫数,流量阻塞,引起压力升高,波系向进口方向移动,波后出现亚声速流场,进气道不起动。同时还发现当不起动现象发生时,由于波后分离包的存在,在进气道的进口前形成向后倾斜的激波而不是正激波。本文还提出了一种确定不起动马赫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0.
采用非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PSE)研究了非平行边界层的弱非线性稳定性。通过在流向采用一阶向后差分,法向采用四阶中心差分,并用预估 校正迭代来耦合非线性项,发展出了求解非线性PSE的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幅值扰动及其高倍谐波的演化情况,发现随着基频扰动幅值的增大,高倍谐波可能失稳,而且失稳的位置会随着基频扰动的增大而向上游移动。通过观察涡量的发展可以发现涡破碎现象。算例与Navier-Stokes方程的直接数值模拟(DNS)结果作了比较,初步检验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