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航空   38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为了防范跑道侵入风险,利用事件树分析(ETA)方法,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对跑道侵入过程进行了分析,考虑了在管制员、飞行员、地面车辆驾驶员失效情况下,导致跑道侵入的各种情况。同时采用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CREAM),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管制员、飞行员、地面车辆驾驶员的失误概率,并在事件树分析框架下计算了总体失效概率。分析和计算过程是跑道侵入事件概率安全评估的探索和尝试,为跑道侵入的安全分析提供了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32.
针对钛合金管材的三辊冷轧机滑道工作曲线设计,提出一种新的方法--以轧制力的稳定为设计标准,合理分配减径段各段的压下量.与传统以压下量逐段递减为原则的经验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材料和工艺制度的改变而灵活调整,减少了工艺缺陷的产生,提高了钛合金管材加工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33.
高温升三旋流燃烧室与双旋流燃烧室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保持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与单环腔燃烧室(SAC)一致,将燃烧室头部旋流器从双旋流结构设计为三旋流结构,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旋流燃烧室(DSC)和三旋流燃烧室(TSC)的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在高温升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传统的DSC已不能满足油气比为0.037的高温升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等性能需求,TSC可获得比DSC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以及温升,更低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和径向出口温度分布系数(RTDF);在油气比为0.037情况下,设计的高温升TSC总压降在5%以内;OTDF为0.162,RTDF为0.106;燃烧效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34.
低排放长寿命燃烧室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燃烧设计研究室张军峰马宏宇燃烧室将燃料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对高压空气进行加热,进而推动涡轮作功,是发动机动力的主要来源,有发动机"心脏"之称.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技术和研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型客机及其发动机研制的需要,立足国内积极开展大型客机发动机低排放长寿命燃烧室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冲击-多斜孔壁复合冷却方式的冷却特性,在保证当量开孔面积相同且压降相同的前提下,研究了冲击孔壁与多斜孔壁开孔面积比Ai/Ae变化对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冲击孔与多斜孔开孔面积比减小,多斜孔壁气膜出流速度降低,气膜覆盖增强,冲击传热系数呈增大趋势,使得模型冷却效果增强;多斜孔壁热侧、冷侧与多斜孔孔内换热量随开孔面积比减小而减小,多斜孔内换热量在模型总体换热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6.
气动雾化喷嘴喷雾粒度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明  顾铭企 《航空发动机》1999,(1):20-24,33
运用粘性液膜气动不稳定概念,并考虑了初始液膜厚度的确定和液膜厚度的沿程变化,建立了气动喷嘴的喷雾理论模型和平均滴径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喷雾滴径随工作条件(包括空气速度和气油比)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整理出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随空气速度、气油比和空气旋流角变化的关联式,计算与试验值的量级相同,且空气旋流器角度较小时,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7.
研究一种超声波传播方向平行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流量管和以此为基础的超声流量仪。针对流量系统的新型流量管结构推导两种流量算法并进行误差分析,其中一种算法可以减小由声速变化引起的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测量稳定性,也为流量管的改进方向提供了思路。使用测显比曲线修正管道中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影响以提升测量准确性,试验证明,在测量范围内,系统测量的平均示值误差不超过0.2%。  相似文献   
38.
39.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冲击多斜孔壁复合冷却中冲击孔与多斜孔相对开孔位置变化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冲击孔与多斜孔偏距位置变化,两壁狭缝中冲击效果变化显著,多斜孔冷侧壁面冲击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发生相应变化。偏距位置的变化会使得冲击孔两侧多斜孔抽吸作用不对称,导致位置较近的多斜孔侧涡漩难以形成,削弱了换热效果。当多斜孔在冲击孔两侧对称分布时,总体换热效果较好;而非对称分布时,有利于局部换热增强。  相似文献   
40.
双环腔燃烧室置换单环腔燃烧室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保持燃烧室的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与单环腔燃烧室一致的前提下,将燃烧室重新设计为径向分级的双环腔结构.采用相同的物理模型,用Fluent软件对单、双环腔主燃烧室分别进行全流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双环腔燃烧室,可明显提高燃烧室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降低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NOx/CO等污染的排放,尤其是慢车状态下的CO排放.用双环腔燃烧室置换单环腔燃烧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