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84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铝电解电容在湿热环境下的贮存可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电子设备中的铝电解电容在贮存环境下的失效问题,通过对铝电解电容进行湿热贮存试验,考察了湿热环境引起的铝电解电容外观状态和电性能的变化,并对试验中出现的失效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电解电容在湿热环境下出现了引脚腐蚀和橡胶塞长霉的失效现象;环境温度对铝电解电容贮存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温度超过40℃引脚腐蚀速度会大大加快.温度在30℃适宜霉菌生长,温度超过30℃后没有长霉现象.阳极箔上的阳极氧化膜被腐蚀是铝电解电容在湿热环境下出现电容量和漏电流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逆向涡流发生器减小涡轮叶尖泄漏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向涡流发生器可以有效减小涡轮叶尖泄漏流,提高叶片周向载荷.对影响逆向涡流器减小泄漏流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入流和出流孔径比增大,涡流器流量增加,对叶尖泄漏流的减小效果越好,孔径比2∶1时比孔径比1∶1时涡流器流量增加了24%,叶尖泄漏流量降低了0.8%,叶片周向载荷提高了1%;与叶片前缘布置涡流器相比,在叶片中后部布置时涡流器流量增大,叶片周向载荷提高;涡流器布置越密,涡流器总流量增加,布置33个涡流器比布置9个涡流器叶尖泄漏流量降低了1.6%,叶片周向载荷提高了2.7%;出流角越小,叶尖泄漏流量越小,叶片周向载荷越大,出流角30°时泄漏流量比60°时降低了1.2%,叶片周向载荷提高了约2%.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压敏涂料(Pressure Sensitive Paint,PSP)测压系统,设计了一套可拆卸式毫米级平面叶栅实验段,首次应用PSP测压技术测量了有/无叶尖间隙毫米级叶栅叶背表面静压分布。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叶尖间隙,叶盆处高压气体通过间隙泄漏流入叶背,使叶背叶尖处压力明显大于叶根处;与无叶尖间隙相比,有间隙时泄漏对叶背表面压力的影响约占叶高1/3,叶背底端受泄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4.
为了确定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在相对较大功率、流量需求时的涡轮形式,以实现发动机更高的性能,本文基于某直径12厘米微发样机开展研究。本文估算了该样机整机环境下单级轴流涡轮的做功能力,并按参数优选规律设计了一台微型轴流涡轮,将之与该样机所采用的微型向心涡轮进行对比,基于CFD和CAD工具分析了两种叶轮在功率、效率及尺寸重量方面的差别。研究表明:在先进微小型发动机总压比提高(4~6,本文设计采用4.2)的情况下,涡轮为了在保持效率的同时满足压气机更高的功率需求,轴流式必须采用双级方案,向心式单级就可满足要求;在压气机压比4~6条件下,进一步对比双级轴流与单级向心方案的结果显示,当流量小于500g/s时,向心式具有尺寸重量优势,发动机能实现较高的推重比。针对厘米级微型发动机,在发动机增压比较高且没有超出单级向心涡轮做功能力的范围时,向心涡轮方案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5.
内乘波式进气道与典型侧压式进气道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流线追踪技术,基于一种有利于均匀性的基本流场,按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生成了一个来流马赫数6.0且进出口形状均为矩形的内乘波式进气道。其设计马赫数、迎风面形状等因素均参照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选取,以便与之对比。CFD计算结果给出了设计状态下该内乘波式进气道与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动能效率等主要性能指标,发现该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各项性能参数均略优于侧压式进气道。在非设计马赫数、攻角、侧滑等非设计状态下类似的性能对比研究表明,该内乘波式进气道不仅在设计状态下可捕获98%的来流,而且在各非设计状态下也可捕获91%以上的来流,流量捕获性能优势明显。以上结果证实:实现三维压缩与激波贴口的内乘波式进气道是一种高性能的定几何进气道方案。  相似文献   
46.
直升机主桨叶的鸟撞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直升机主桨叶为例,使用瞬态动力学分析软件(MSC.Dytran),采用先进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流固耦合算法,进行鸟撞过程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撞击过程中的最大应力达到199MPa,没有超出桨叶材料的屈服极限.研究结果为桨叶的抗鸟撞损伤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7.
在机场设计工作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在近期接触的几个高原机场(西藏阿里机场、西藏邦达机场、九寨黄龙机场、四川康定机场)设计中,我们都进行了供氧设计。现以邦达机场的供氧设计为例,把设计供氧的方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48.
数控加工运动的平滑处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得礼  周来水 《航空学报》2006,27(1):125-130
为了满足高速加工的要求,提出假设圆弧过渡法来处理两相邻运动矢量拐角处的速度,过渡小圆弧的半径能随加工精度的变化而自动地调整,通过限制加工小圆弧的最大速度来限制拐角处的速度,利用超前分析的方法,根据减速所需的最大距离提出了一种多程序段运动平滑算法,实现进给速度提前减速,从而防止刀具在拐角处发生过载,并有效地减少了工件形状在拐角处,或小半径圆弧的加工误差;用等效的梯形加减速方法实现了S型曲线加减速的分析,导出了S型曲线加减速实时精确的插补算法,从而克服了用查表法来近似计算速度的缺点。这些算法简单、有效,已在最新开发的高速铣床上得到应用。在高速加工时获得了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49.
针对当前高温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加工难度大、密度较高,而高温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回复应力小、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高回复力、低密度的新型高温形状记忆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该材料通过在形状记忆聚酰亚胺基体中引入双向碳纤维布作为增强相而制得,其玻璃转化温度为303℃,回复应力达130 MPa、密度为0.98×103kg/m~3。其回复应力媲美一些高温形状记忆合金,远高于其他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但密度则不足合金的1/6。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形状回复过程中,能够掀翻为其自身重量170倍的金属板,在高温连接套管、自动开尾栓、弹性变形翼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王志多  王典  张文豪  王志豪  丰镇平 《推进技术》2017,38(10):2246-2253
为了研究非均匀进口总压引起的燃气透平内部流动特性变化对静、动叶端壁传热的影响机制,针对GE-E3透平第一级叶片在均匀、湍流边界层及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实测得到的"C"型总压三种进口条件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表明:非均匀进口总压相对均匀进口条件对静叶端壁附近流速和入口三角区传热产生了显著影响;湍流边界层总压相对均匀总压增强了前缘马蹄涡强度,从而使静、动叶端壁前缘传热系数分别增加100%和30%;"C"型总压使静叶端壁分离线下游和动叶端壁前缘局部传热系数降低;静叶内被湍流边界层总压增强的通道涡和由"C"型总压诱导产生的对转涡均会出现在动叶上下端壁附近;残余通道涡削弱了动叶端壁横向流动并使对应位置传热系数最大降低了12%,残余对转涡则增强了动叶端壁横向流动并使端壁传热系数最大增加了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