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74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初中生周刊》总第228期4版“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一文,称“列宁号”空袭黄安是首战告捷,我认为应是“再战告捷”,事实根据如下: 一九三0年四月十六日,龙文光所驾驶的飞机被迫在我鄂豫皖根据地降落。四月二十七日,得到上级批准,红军决定用这架飞机去打击敌人,目标是连攻了三次均未奏效的大古寨。飞机仍由龙文光驾驶。为防止意外,驾驶员两旁有两位同志手持匣子枪,以防万一。这原是国民党一架执行通讯任务的飞机,没有炸弹,善于克服困难的红军就用迫击炮弹代替,还带了一些标语和传单,也算是政治性的炸弹,其威力更不可低估。战  相似文献   
83.
一、前言 上海Ⅱ号工业机器人,于1987年5月研制成功,6月参加了北京首届国际机器人展览会,10月通过了由上海市科委主持的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机器人的各项性能指标实现了预先设计要求,达到了国际上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经过实际测定,在机器人抓重12kg全速满负荷的情况下,全机(包括控制箱和机器人本体)共消耗功率不大于1.2kw,电源系统容量的实际设计参数为2.5kw。在地线处理上,采用三相变压器的隔离措施,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可靠运行。 二、电源系统布局 上海Ⅱ号机器人电源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三相交流电源、交流控制电路、三相变压器和PS_1、PS_2、PS_3多路直流开关型  相似文献   
84.
季文美教授是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和力学家,他为航空科技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航空界的非凡人物。本文是由盛星辉同志按照“季文美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册”中有关文章编写而成的。其中主要摘录了陶秉礼、唐宗焕、张庆恩的“季文美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文,摘录了吴富民、刘启洲、林超强等同志的文章,同时也摘录了纪念册中的其它有关文章。 本文介绍全面、简短、特此选登。  相似文献   
85.
86.
87.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个经验公式来判断阿依-24发动机起飞功率,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以提高发动机限温值达到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作法,提出了合理调定限温放大器工作点的建议,因而对该型发动机的使用与维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Y-12飞机舱内声强测量与分析,初步识别出该型飞机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向舱内传播途径,并提出了可行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89.
严明  宿兴远  魏然  盛春华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2):2683-2688
基于Launder-Sharma(LS)低雷诺数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具有转捩敏感性的低雷诺数湍流模型.针对LS模型的可实现性(realizability)问题和前缘滞止点湍动能预测过大的不足,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模型只使用当地物理量,不需要求解壁面距离、y+和边界层积分参数.改进模型能够适用于广泛的流动,且容易应用到通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程序中.对具有详细数据的零压力梯度平板转捩边界层T3A实验的模拟结果显示,改进模型能够预测转捩流动,并能对自由湍流变化给出合理的响应.   相似文献   
90.
构建一个能够与实际卫星导航系统长期保持时空一致的平行系统,可为导航星座自主运行提供一个监视与评估平台。针对建设该平行系统所需的高逼真轨道计算问题,引入平行系统理论的思想,在分析历史精密轨道的基础上,提出高精度轨道计算与预报方法。该方法以不断更新的精密轨道作为输入,利用PID增量式算法或时变加权法进行数据平滑,使得轨道计算结果始终与实际系统保持高度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卫星轨道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卫星轨道长期保持在分米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