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航空   1篇
航天   29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空中电子对抗的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统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交互仿真用于空中电子战的训练、战术运用以及效能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空中电子对抗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描述了系统功能和结构,分析其主要技术,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估系统以提高电子对抗战术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六十年代起,美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多头分导技术的研究工作,1970年开始便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而苏联发展多头分导技术起步较晚,直到1975年才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爱因斯坦对以太的陈述和作者提出的宇宙空间存在准物性物质DM 概念相比对,认为两个概念原本就是同一客体——广义相对论以太。进一步分析广义相对论以太,得出结论:宇宙间所有物质,因它们均浮游于DM之中,故其运动速度必然存在上限——“光速C_0”。而且从中看到,V/C_0有资格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对运动物质与DM之间相互作用的度量。同时,也可想象出V/C_0=1,运动物质的质量为无穷大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结构和编码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技术的巨大进步,就能在重量小、功耗低和成本低廉的情况下实现容错技术的逻辑功能。同时,由于飞行时间的增加,飞行任务具有多种目的和进一步自动化的要求,已开始在空间飞行器上应用容错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从制导律、仿真、冗余技术、复合制导四个方面论述了导弹制导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星光—惯性制导是天文制导与惯性制导的结合,故称为星光—惯性组合制导。这种系统利用恒星作为固定参考点,飞行中用星光跟踪器观测星体的方位来校正惯性基准随时间的漂移,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星光—惯性制导比纯惯性制导精确的原因在于在惯性空间里从地球到恒星的方位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星光跟踪器就相当于没有漂移的陀螺。虽然象差、地球极轴的进动和章动、视差等因素使恒星方向有些微小的变化,但是,它们所造成的误差远小于1弧秒。所以,使用星光—惯性制导可以克服惯性基准漂移带来的误差,这是该制导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由滚转尾翼试飞器滚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滚转尾翼是解决鸭式布局导弹的鸭式舵难以差动兼作副翼进行滚动控制的一种技术途径.为验证某鸭式布局试飞器采用自由滚转尾翼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飞器的固定尾翼和自由滚转尾翼两种模型的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尾翼试飞器,当鸭舵作副翼偏转进行滚控时,在尾翼上会产生很大的诱导滚动力矩,抵消鸭舵的控制力矩,致使鸭舵不能进行滚转控制;滚转尾翼可有效减小诱导滚动力矩,实现通过鸭舵进行全弹滚转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义相对论能被多数人认可 ,主要基于两个观测数据。本文用一种填满宇宙空间 ,过去不为人知的准物质DM[1] 来分析行星剩余进动的原因 ,目的是想籍此给出旁证 ,证明爱因斯坦认为空间具有物理属性的提法 ,应当认为是真实的。文中给出了行星剩余进动的原因 ,水星和地球进动角比值的计算公式 ,而且计算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DM存在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TY-4火箭离轨段燃气流瞬态特性,对双面楔形导流器面板强度、温度参数和离轨扰动等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熔点和导热系数高的导流材料,使热量沿厚度方向传递,可以容纳燃气传热,降低表面温度,减少烧蚀;导流型面和冲击角的设计,对于减小冲击,抑制火箭起始扰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远程弹道导弹能否准确地命中目标,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此,提高导弹制导系统的精度就成为弹道导弹研制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提高精度的途径很多,美国正在大力发展的三个先进的制导系统即天文制导系统、地图匹配系统、全球导航星定位系统,可以使导弹的命中精度达到10~50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