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2篇
航空   13篇
航天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针对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喷射熄火研究中所用液体喷射实验装置,推导了液体射流速度,液滴运动与蒸发的控制方程组,并进行丁数值求解,研究了影响射流速度、液滴尺寸及其蒸发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液滴的初始速度和直径主要受喷射压降、液体表面张力和粘度的影响;影响液滴运动速度的因素有环境压强和温度;环境温度和液体的汽化潜热对液滴的蒸发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述结果对于合理设计满足固体火箭发动机熄火要求的液体喷射装置,选择合适的液体介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复合推进剂用高能点火药点燃的点火特性,从实验与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一套采用高灵敏度测试记录仪器的点火装置,通过测定点火压力与热流率,考察了MT烟火剂(Mg/(C_2F_4)n)中镁粉粒度大小对丁羟推进剂点火特性的影响.在一定镁粉粒度范围内,当点火药中镁粉粒度增大时,推进剂所接受的热流率增加,点火延迟时间缩短.改变推进剂参数和工作条件进行理论预示的结果与已有研究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速实时激光全息摄影分析了点火药(Mg/(C_2F_4)n)的燃烧过程,提出了该点火药的燃烧产物对复合推进剂的传热模型,建立了热粒子点燃复合推进剂的综合点火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推进剂的点火延滞时间随着点火药中Mg粉粒度的增加而增长.同时预示了复合推进剂的点火性能与点火药性能、推进剂性能及环境条件等之间的依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通过X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对推进剂和过氯酸铵-粘合剂的多层夹心件之熄火样品的观察,研究了在复合推进剂的燃烧中,压强和添加剂CaCO_3对过氯酸铵被熔化粘合剂覆盖的面积分数(γ)和过氯酸铵的凝相反应分数(G)的影响。在作者已提出的“两区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统一模型”(UM)。该“统一模型”是一个进一步考虑了熔化粘合剂的覆盖,在覆盖下存在反向气化和受燃速调节剂(例如CaCO_3)控制的凝相反应的理论模型。为了计及过氯酸铵颗粒尺寸的分布,像PEM模型一样,统计的方法也被引入了本模型。本模型不仅能用来分析初温、过氯酸铵颗粒尺寸及其分布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而且可以用来解释平台、麦撤和常规的燃烧特性。同时,本模型还能够成为研究包括负压力指数在内之固体复合推进剂的侵蚀燃烧与燃烧不稳定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压DTA参数与燃速压强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详细地叙述了催化剂的两种不同加入方式对改善燃速、压强指数的影响,研究了高压差热参数即最高分解温度,活化能和温差分别与燃速及压强指数的相关性,从而给出了一种研究燃速压强指数附加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压DTA、飞行时间质谱仪、夹层燃烧、燃速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两种加入方式和不同催化剂用量与AP共晶的催化效果。发现含催化剂的AP分解机理发生变化,主要由电子转移改变为同时并存的质子和电子转移;还发现催化剂与AP接触面越大效果越好,从而得出,催化剂的主要作用部位是作用于AP晶粒上。  相似文献   
17.
C/C喷管喉衬烧蚀预示是目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热防护设计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用两方程及三方程两种模型,分别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四种状态下C/C喉衬进行热化学烧蚀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燃气组分H_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三方程模型的烧蚀预示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不超过±15%.因此,忽略ZC~(?)+H_2反应是不合适的.本文提供的方法可推广到整个碳基材料喷管的热化学烧蚀计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常压热重法、高压差热分析、夹心件中断熄火燃烧实验及SEM观察和XPS分析等多种实验观测手段,初步研究了一种能有效地降低HTPB/AP复合推进剂压强指数的含铜有机络合物(TP)的作用过程。研究表明,TP通过促进氧化剂AP的高温分解过程促进推进剂的燃速;TP的作用效果与这种化合物的耐热性和燃烧过程中各种产物的性质有关。对典型催化剂TP的研究结果为筛选燃速催化剂和进一步研究燃速催化机理提供了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