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152篇
航天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在每年平均有100颗以上的通信、对地观测、科学、行星探测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发射至宇宙空间,太阳电池在这些卫星上是必不可少的。空间用太阳电池正向小型、轻型、高可靠、高性能、耐环境化方向发展。一、空间用太阳电池应具备的特性空间用太阳电池因暴露在10~(-9)帕以下的高真空、太阳耀斑及放射线下,反复经受-100℃~100℃温度环境的考验,因此对其有特殊的性能要求。 1.高转换效率和轻型化近年来,各国火箭发射能力增大,人造卫星自身业务的复杂化,使耗电量和卫星重量均有增大的趋  相似文献   
82.
日本政府有关的9个省厅就1995财年空间开发经费预算申请(以下简称“支出’勺总额为2372.65亿日元、国库债券(以下简称“债券”)为1454.77亿日元,与1994年当初的预算申请的支出总额2175.02亿日元、国库债券1172.36亿日元相比,支出总额增加9.1%。现将各省厅要求的总经费和主要项目经费的情况归纳如下。1.科学技术厅国库债券为1045.94807亿日元,支出额为1836.99393亿日元。其中无人有翼往返机的研究支出10.46687亿日元设备维修保养、设施费债券18.49365…  相似文献   
83.
近来,美航宇局把航天飞机从火箭总装厂移送到39B 发射台时,对施加于航天飞机上的力进行了测量,目的是验证“挑战者”号发生事故原因的可能性。测量用的是“阿特兰蒂斯”航天飞机,是在对耐气候系统装置试验时一并实施的。到目前为止,39B 发射台与以前使用的39A 不同,从总装厂到发射  相似文献   
84.
瑞典的宇宙开发事业企业(SSC)于1987年3月19日在该国的埃斯兰吉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微重力实验用火箭“MASER-1”。这次发射的高度为295公里,获得10~(-4)G 以下的良好的微重力状态7分15秒,预定的八种实验都取得成功。“MASER”和西德的探空火箭“TE-XUS”是相同的实验系统,但它使用的是  相似文献   
85.
综合消息     
苏联机器制造工业部副部长塞斯塔科夫最近说,苏联现在准备把“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的某些技术卖给日本。苏联准备向日本出售的航天技术还包括生命保障系统和运载火箭的某些部件。苏联人说,日本现在对苏联的航天技术极为感兴趣。今年2月从“和平”号空间站返回地面的苏联宇航员维克托连科和谢列布罗夫,对空间站上某些简陋的设备和落后的技术表示不满。例如,进行微重力工作的舱段的结  相似文献   
86.
熊延龄 《国际太空》1989,(10):21-22
日本为配合地面与空间站间输送物资,正加紧研制一种小型无人有翼的天地往返机“HOPE”。本文对HOPE的方案与系统要求、飞行程序、系统组成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世界主要发射航天器的基地到底有多少,请看下图就一目了然,图上标出的都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其中前苏联、美国、中国各3处,日本2处,法属圭亚那(南美)、肯尼亚洋面(印度洋)上、印度、以色列各1处,总计15处。从赤道上向东发射航天器最为有利,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不过在选择发射场的地点时,更为重要的是应选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火箭携带大量的危险品,加之发射时噪声非常大,以及需确保飞行航线下火箭的第1级、第2级坠落在安全的地带。基于上述理由,世界上的发射…  相似文献   
88.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从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获得试制红外用电荷耦合器件(IRCCD)的基础技术,这是军对民的大型技术转移。该技术是NASDA和筑波大学共同研究的,它是一种能探测所需波长为10微米频带的高性能红外CCD器件。 1987年,NASDA首次将器件技术向私营企业转移,东芝、日本电  相似文献   
89.
日本Adeos卫星的失效分析及今后对策□□日本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1)自1996年8月17日用第4枚H-2火箭发射升空以来,曾发生过数次事故,1997年6月30日,这颗卫星终因太阳电池翼故障而完全失效,其在轨工作寿命还不到一年。Ade...  相似文献   
90.
为了能有效地从事月面开发利用和月面活动,日本决定做好该项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碰到的问题是需研究一种能活跃在月面上的月面移动探测器(亦称为“月面漫游者”探测器)。它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自动地在月面上行走,进行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地形观测、月球地基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