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18篇
航天   1篇
  2012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1993年春开始正式研制JI型发射火箭。这种纯国产化JI型火箭,预定1995年夏发射。 JI的研制费为113亿日元,其中纯属火箭本体的研制费仅为35亿日元。制造费为40亿日元/枚。另外,该火箭比HⅡ火箭的制造期缩短一半,只需两年。其在发射场的准备时间也比HⅡ短许多。JI火箭进入实用阶段后,小型卫星的发射时期将不再受火箭的牵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西德巴特尔(パツテル)研究所正在研制卫星通信系统“ISL-2”,该系统的特点是应用了 CO_2(二氧化碳)激光器。它与应用微波方式的系统相比,可以传输10倍以上的信息,误差率非常低,在10~(-8)以下。这是一项在未来星间通信领域中颇有  相似文献   
13.
日本长野县木曾郡王泷村,在1984年9月14日的大地震中多处发生塌方,遭受了巨大损失。宇宙开发事业团地球观察中心(埼玉县鸠山村),于同年5月10日、9月23日、10月1日分别接收到美国陆地观察卫星“陆地卫星—5”、“陆地卫星—4”观测的王泷村大地震前后情况的信息后,以王泷村为中心进行了放大、模拟彩色合成并制得三张清晰的彩色照片。根据照片对地震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后,判明塌方源在靠近御岳山顶的传上河最上游  相似文献   
14.
据悉,日本1988年度有关空间活动方面的政府预算草案总额达1418亿日元,比1987年增加了15.1%。即将进入正式研制阶段的空间实验和观测自由飞行器的开发预算合计为53亿日元,比1987年增加了一倍。各省厅预算草案如下: 〈科学技术厅〉预算草案额为985亿日元,比1987年增加4.1%。宇宙开发事业团的数据中继跟踪卫星(EDRTS)开发研究费为6700万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海上保安厅水路部、建设省国土地理院,对1986年8月13日发射的测地实验卫星“紫阳花”号进行了验证。由于“紫阳花”号没有装载电波装置,因此验证是根据照片观测等方法进行的。结果表明卫星在远地点高度1,492.7公里、近地点高度1,475.1的近圆轨道上,周期为1小时56分钟,倾角为50.0度,用肉眼观测时相当于二等星,自旋速率为每分钟40.3转,  相似文献   
16.
太阳发电卫星计划是60年代末由美国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当时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设想是发射60颗带有长10公里、宽5公里巨大太阳电池翼的卫星,向金美国提供能源。但是,由于成本过高而使该计划被迫中止。此后,太阳发电卫星的研究工作,受到资源匮乏的日本的重视。目前,在空间发电的研究领域,日本已跃居领先地位。 1993年1月18日,日本京都大学和神户大学等研究小组,成功地进行了利用微波在空间发射和接收能源的试验,为实现“空间卫星发电”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法国进一步加强研制第二代资源勘探卫星“斯波特”-4和-5。强调必须开发新型的星载装置,以使法国在90年代商业基础的资源勘探市场中保持在欧洲的领先地位。“斯波特”-4和-5的规格书业已确定,初步设计也将予1987年1月开始进行。它们与“斯波特”-1、-2和-3的不同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湍  任火 《国际太空》1992,(9):10-1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的综合环境试验楼(SITB)位于筑波空间中心,是一座长方形(176m×70m)的三层建筑。该试验楼主要用于大型空间装置的试验和测试,这些空间装置包括将由H-Ⅱ火箭发射的大型人造卫星、载人空间站、空间飞机等。试验楼内有真空罐、力学环境试验设施、质量特性试验设施等。这些设施安装在同一楼内,不仅提高了每个系列飞行器试验的测试效率,还可同时进行多种飞行器的环境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最近,日本邮政省批准了宇宙通信公司有关变更通信卫星体制的申请。宇宙通信公司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决定更进一步增加Ku 波段转发器的使用方针,该公司要为这一计划增加44亿日元的支出。本次申请得到认可的变更内容如下:1.Ku 波段(带宽36兆赫)的转发器——从12台增加到19台。2.Ka 波段(带宽100兆赫)转发器——从5台增加到10台。3.Ka 波段(带宽36兆赫)转发器——将预定的18台全部取消。4.整个 Ku 波段的带宽——上行/下行链路均分别增加150兆赫,成为400兆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