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8篇
航天技术   3篇
航天   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一起机载防撞系统故障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故障树逐步排查,最终定位了故障源,给出了纠正措施及验证情况,为类似可恢复性故障的排查及纠正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水泵三相AC 660 V电机在DC 750~1 250 V下的供电及起动问题,通过开展电机驱动系统设计研究,形成了以两电平主电路结构、电压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和电压/频率恒定控制策略为基础的水泵电机逆变变频控制方案。在方案中针对较宽输入直流电压范围下的输出交流电压控制技术进行了攻关并取得了突破,形成了相应关键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水泵负载试验,全面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记录的试车数据缺乏宏观监控分析手段的问题,提出了将人工免疫原理应用于振动数据分析方法,定义了自我空间向量集,构建了检测器,实现对发动机振动状况的判定,并经实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发动机的振动状态,提高振动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维持一个虚拟实践社区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成员自发地进行知识的传播。本文以构建完整的虚拟实践社区知识传播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目的。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技术接受模型、成就动机理论、信任理论、组织公民行为,整理出完整的虚拟实践社区知识传播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平台系统测试设备要求平台在不开盖条件下实现框架锁定,在对陀螺和加速度计进行多位置测试时,必须确保平台框架处于正交锁定状态。原平台系统锁定回路是由模拟电路搭建,不但存在框架抖动问题,而且只能利用机械锁进行框架锁定。针对上述缺陷,本文对原模拟锁定回路进行了数字化改进设计,利用DSP实现传感器信号滤波、控制算法及PWM波输出,再经过功率驱动后控制各框架轴力矩电机实现框架锁定。经仿真和试验验证,数字化锁定回路性能满足测试设备对锁定回路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采用多试样拉剪试验夹具,测定粘合剂在超低温下的拉剪强度的一种方法。扼要阐述了试样尺寸、试验装置及低温胶的拉剪强度试验结果。试验证明采用本装置既可提高试验效率,又可节约低温介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热防护问题,通过RNG k-ε湍流模型开展了U型再生冷却通道内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 油换热特性数值研究。探究了进口参数、固壁热导率、壁面粗糙度对换热的影响机制。基于流场和温度场揭示了换热特征和换热 机理,通过离心力参数讨论了其作用机制,阐述了二次流对换热的影响,提出了换热关联式,其预测偏差处于±20%以内。结果表 明:上游水平通道和下游水平通道受非对称加热作用产生弱二次流,弯通道受离心力作用产生强二次流,高温区近壁流体吸热能 力降低造成传热恶化,最高壁温约为935 K;离心力促使热流产生显著的周向迁移。在高进口温度下传热恶化起始位置提前到弯 通道,加剧了离心力作用,使热流迁移增强。提高固壁热导率和壁面粗糙度,换热均增强,对离心力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以高温高压燃气加热高压纯空气为研究背景,用平均温差法对气-气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换热器传热进行校核计算。设计换热器为圆柱形筒壁结构,出口为渐缩型喷管结构,采用半轴比为2/1的椭圆形热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超声速预冷发动机闭式氦布雷顿循环中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的应用,对PCHE氢氦通道的热固耦合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着重阐述了热侧氦参数对换热的影响机制。探究了热侧壁温和换热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冷侧换热的影响。考察了通道截面温度和湍动能的分布情况。通过熵产和综合换热系数评价了PCHE通道的性能,进行了通道热应力分析,建立了热侧和冷侧换热关联式(误差在±15以内)。结果表明:热侧压力对换热仅有微弱影响;热侧流量提高对热侧和冷侧换热均有增强作用。热侧进口温度下降导致热侧和冷侧换热减弱;热侧进口温度提高造成通道熵产显著增加,热侧流量增加造成通道熵产显著减小;高热应力出现在冷热流道之间和壁面两侧,局部最大热应力达到25 MPa。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通道并联管在沸腾传热过程中传热不稳定的问题,对小通道并联管在干涸时的热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观察小通道并联管内干涸点前后流型的转变,将流型分成环状预警区、干涸初始点区和雾状干涸区3个区域。对3个流型下并联通道沸腾传热过程中通道内工质干度和传热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干涸的发展,通道沸腾传热系数下降明显。然后,对通道3个流型下的压降信号,通过自适应最优核时频表示法(AOK-TFR)、自回归(AR)模型功率谱分析法和递归图分析法进行分析,发现在干涸初始点区,通道内反复出现干涸现象,且回流现象严重。最后,通过对递归图分析法中特性参数归纳总结,得到干涸初始点区与环状预警区、雾状干涸区的区别,实现通过压降信号检测干涸的目的。研究结果可对小通道沸腾传热领域中的热动力学特性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