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129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25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吴知  姜曦图 《西南航空》2013,(11):58-62
重庆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大类山、武陵山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长江右岸支流乌江下游峡谷区。在乌江经过的这块石灰岩广布的区域,乌江及其支流雕塑出了令人惊叹的喀斯特奇观。2007年,以芙蓉洞、天生三研、后坪箐口天坑为代表的“武隆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12.
根据白宫3月4日公布的联邦政府预算案,NASA2015财年预算申请额为175亿美元,与2014财年拨款额基本持平。该预算案希望守住NASA几项最大的航天计划的底线,并为一些新的重大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任务奠定基础。不过,该局一位高级官员在预算案公布前称,  相似文献   
313.
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数据挖掘的入侵模型.异常检测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正常模式随时间变化.如果一个实际的入侵行为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与正常的模式相匹配,而异常检测系统则无法检测到这种入侵行为.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利用模糊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正常模式,并用一组模糊关联规则表示.在进行异常检测时,利用新的审计数据挖掘当前模糊关联规则,并计算其与正常模式的相似度,如相似度低于规定的阈值,使其产生入侵警报.最后,文中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成员函数来选择其参数.  相似文献   
314.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封闭空间内,脱离自己的生活,没有家人和朋友,你能够坚持多久而且不至于精神崩溃?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很明显,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距地球几百千米以上的太空,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航天员却是长期这样生活着。这种生活使他们的心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时刻感受着重力的作用,身体上是踏实的感觉。在短暂的太空飞行中,很多航天员对于失重还是感觉很新鲜,但若是长时间的太空生活,微重力就会带来不适。心理学家最需要了解的是在失重  相似文献   
315.
美国和欧洲公司在未来五年将继续统治战术导弹市场,而以俄格“六日战争”为代表的局部冲突则凸显了战术导弹市场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316.
GE公司正在开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发动机热部件方面的应用试验,研究重点是静子叶片、涡轮机匣和火焰简等非转动部件,同时该技术在转动部件上的探索性研究也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17.
2008年世界机场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机场总体情况 国际机场协会(ACI)2008年度机场运输报告显示,全球航空客运量已达48.74亿人次,与2007年的48.69亿人次相比,增长了0.1%。其中,国际旅客运输量占总运输量的42%,比去年增长了2.4%;国内旅客运输量占总运输量的58%,比去年下降了1.4%。详见表1。  相似文献   
318.
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中立型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提出了一种能渐近稳定系统的自适应无记忆滑模控制器.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确保了该控制器能驱赶系统状态达到事先指定的滑动超平面,从而获得预期的动态性能.一旦系统动态达到滑动运动阶段,系统对不确定是不敏感的.自适应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不确定的未知上界,使可达条件能被满足.最后,仿真例子证明了该无记忆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319.
宇宙间真的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吗?这是悬在物理学家头顶上的一个巨大问号。上世纪90年代,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决意揭开这个谜团。他寻找到了一把神奇“钥匙”——AMS实验(Ai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又称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按照设想,AMS将由航天飞机带到国际空间站上,对这两种物质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320.
自从Sputnik一号于1957年发射升空,已有数千颗卫星进入太空用于观测地球,收集数据。今天,气象气候预报、自然灾害预测都在很大程度依靠卫星观测技术。一个正在形成的飓风会在哪里登陆?大气臭氧层的状态如何?海平面会上升多少?没有哪一个观测方式能像运行于绕地轨道的卫星一样为这些以及许许多多的地球科学问题提供答案。50年来从气象预报、高技术导航系统到解答地球气候基本问题,卫星观测在众多科学研究领域和实践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