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7篇 |
免费 | 412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36篇 |
航天技术 | 323篇 |
综合类 | 221篇 |
航天 | 6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研究二氧化硅过渡层表面开口孔的大小对航空层合玻璃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测试分析多孔二氧化硅过渡层的表面开口孔形貌,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含多孔二氧化硅过渡层的层合玻璃中无机玻璃/聚氨酯界面的剪切强度.以实验获得的开口孔形状为依据,以ANSYS软件建立含多孔二氧化硅过渡层的层合玻璃有限元实体模型,模拟获得不同孔面积条件下的多孔二氧化硅/聚氨酯界面的张应力.结果表明:随着多孔二氧化硅孔面积的增加,层合玻璃中无机玻璃/聚氨酯界面的剪切强度先迅速增大后缓慢降低;当单孔面积为52.61 μm2时,制备的层合玻璃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2.
103.
HTPB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流场仿真与燃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守恒方程建立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速仿真模型,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和二方程化学反应模型开展了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流场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空气来流条件对流场分布及燃速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焰层在氧气和固体燃料壁面之间形成,随着来流空气流量和空气总温的增加,火焰层厚度变薄并向固体燃料壁面侧移动;随着发动机轴向位置的增加,燃速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在补燃室附近快速减小,变化趋势与文献中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固体燃料平均燃速随来流空气总温及发动内空气流率的增加而增大,并根据仿真结果拟合得到了燃速公式. 相似文献
104.
针对三维机翼结冰问题,基于Navier-Stoke控制方程,采用多时间步长的计算方法,通过求解气液两相流的Eluer法得到空气中水滴的轨迹,再根据Messinger模型计算结冰冰形来实现对机翼结冰的数值模拟。首先以三维NACA0012机翼为研究对象,进行结冰数值模拟方法验证,随后计算不同迎角和不同来流速度对三维ONERA M6机翼结冰冰形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机翼结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冰后机翼的阻力系数增大,升阻比减小;来流速度对机翼前缘的结冰类型影响较大,当机翼前缘的结冰类型由霜冰变为混合冰时,将使机翼的气动特性恶化。 相似文献
105.
106.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航班串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飞机排班调度中航班串的编制优化问题,并针对该问题建立优化模型,模型主要考虑了航班串编制时关于航站衔接的要求及过站时间的限制。同时,为求解所建立的模型,构造了一种基于精英选择策略的自适应遗传算法.通过使用实际航班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证明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为优选船艏结构型线方案,在风洞中针对三个在结构型线上仅有细微差别的船艏方案进行表面压力特性对比测试。实验获得了各型线方案模型表面压力空间分布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并通过表面压力特性的综合对比进行了结构型线评估,为船艏的结构型线设计提供直接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9.
110.
对在人类所处的空间中对人体有害作用的几种常见无机、有机气体及颗粒的来源和基本性质以及危害进行阐述,目的加强人们对这些危害物质的认识,并对当前的净化技术以及最新的净化新技术-以纳米氧化钛光催化技术的净化机理以及净化效果作了阐述与探索,其技术价格低廉、无毒无害、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