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为了研究Stewart平台大时延情况下的远程操作稳定性,建立了相关试验系统.用以太网模拟远程通信信道,连接2套Stewart平台控制系统;利用DirectX技术,对用户屏蔽了具体硬件设备,建立了用户输入接口和视频反馈;利用OpenGL(Open Graphic Library)技术,建立了虚拟操作环境,以便于未来利用虚拟操作环境补偿时延;用神经网络的位置正解方法代替传统方法驱动虚拟模型,获得更高的精度;对通讯的带宽进行在线监控,优先保证指令传输;通过改变发送速率,保证视频连续发送.试验结果表明,用户通过输入指令可以方便地控制平台,平台位姿可以通过虚拟操作环境和视频进行反馈,系统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2.
某型号扩压器由盖板和带有若干叶片的底座组成,由于叶片与盖板连接处的钎焊面为曲面,焊缝间隙很难控制,导致产品因流道高度超差或出现焊缝缺陷而报废.因此,保证叶片处焊缝质量和流道高度尺寸成为该产品的工艺难点.对模拟试件和扩压器产品进行了焊接工艺研究,通过数控加工结合叶型精磨技术加工,保证配合间隙,有效控制装配质量,并配合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配重工装,获得了合格的真空钎焊扩压器产品.  相似文献   
23.
针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设计中盘榫应力集中导致的结构件寿命瓶颈问题,导入三次B样条曲线优化理念,以较低设计参数调整维度代价获得了定性合理、可变性较大的榫槽优化结构,稳定提高了设计优化速率和泛化能力。面向大尺寸盘榫结构件,提出根据优化前后榫槽应力集中位置的应力水平和梯度设计模拟件进行验证,保证了大尺寸结构件设计方案验证的等效性和充分性。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盘榫结构件最大应力降低45%,低周疲劳寿命提高约36倍;基于应力集中和梯度设计的模拟件验证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印证了优化收益和验证方法可靠性,对于大尺寸结构件疲劳试验设计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嵌入式技术是物联网、智能穿戴和智能仪表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和商业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嵌入式技术是一门综合多领域知识的工程应用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传统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要求,无法弥补社会上嵌入式人才需求的缺口.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开展嵌入式系统课程...  相似文献   
25.
半球动压马达是惯性装备的核心部件,利用数字技术,结合三相方波逆变驱动精准驱动技术,产生三相方波完整性传输驱动半球动压马达,实现频率、电压精准控制,采取屏蔽传输和阻抗匹配,通过滤波技术抑制噪声,完成三相方波源信号精细产生和高效驱动。实验结果表明,设备输出三相方波频率时基稳定度较高,驱动功率满足多个动压马达同时测试需求,具备兼容多型号陀螺和加速度计马达测试供电电压范围需求,参数显示精度和相位较高,实现了半球动压马达三相源数字驱动和信息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26.
27.
28.
刘彦文  王广雄  李佳 《航空学报》2011,32(12):2303-2309
 操纵负荷系统是飞行员与飞行模拟器之间的接口装置。提出了这种人在回路的实时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设计思想,这种设计将无源性与阻抗的概念结合,并将系统阻抗的频率特性作为定量设计的手段。基于频率分析,控制器设计中应增加一个阻尼项,使传递到操作员手上的阻抗与飞行环境的阻抗相匹配。并指出,系统中的力伺服系统的阻尼比应在0.5~0.8范围内以满足这个虚拟环境的无源性要求。操纵负荷系统的无源性可保证整个仿真系统的稳定性。所提出的设计思想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各种虚拟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29.
结合波音737NG 飞机空调系统的实际维护经验,重点介绍了空调制冷系统的维护和管控。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延长燃油喷射体的使用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利用电解加工技术和相贯结构的阴极开展燃油喷射体内交叉孔相贯处的去毛刺和过渡圆弧修形试验研究,实现电解去除交叉孔相贯处的毛刺,且达到修形后相贯处过渡圆弧半径R=(2.0±0.2) mm的目的。建立交叉孔相贯处电解修形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COMSOL软件进行不同加工时间和电压下电解修形过程的数值求解,开展交叉孔相贯处电解修形过程的工艺试验,对比分析相同工艺参数下数值求解与修形试验得到的过渡圆弧半径,验证修形过程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得到相贯处过渡圆弧半径随加工时间和电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工时间t=360 s、加工电压U=12 V时和加工时间t=420 s、加工电压U=10 V时,数值求解与修形试验得到的过渡圆弧半径较好地满足了过渡圆弧半径R=(2.0±0.2) mm的要求,且修形后的交叉孔相贯处的过渡圆弧轮廓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