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22.
就现役飞机刹车系统经常出现的刹车疲软、冲出跑道、虚警、油液污染、刹车抖动、爆胎等故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3.
在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叶片罩量优化来减小多种载荷引起的弯曲应力,改善其应力状况。为了提高叶片罩量优化设计效率,根据Kri gi ng近似模型和试验采样技术,提出了1种叶片罩量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序列采样方法逐步改善近似模型预测精度,然后在近似模型上进行全局寻优。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用,通过构造近似模型代替真实的物理模型,降低了计算成本,提高了优化效率。优化后的叶片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12.43%,有效地减小叶片的峰值应力。  相似文献   
24.
刘继新  江灏  董欣放  兰思洁  王浩哲 《航空学报》2020,41(7):323717-323717
为适应协同决策(CDM)需要,考虑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诉求,对进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进场航班动态排序方法,提出了一种时隙交换方法,建立了基于空中交通密度的进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设计了精英保留的遗传算法和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以求解所建模型,寻求进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较基于滚动时域控制(RHC)方法,动态协同方法所得结果与排序开始时间无关,所需排序次数平均减少26.4%,且排序效率更高。较先到先服务(FCFS)方法,动态协同方法在高密度条件下各排序阶段最后一个进场航班的落地时间平均提前199.8 s;中密度条件下各排序阶段航班延误总时间平均减少29.9%,航班延误均衡性平均提高34.4%;低密度条件在航班正常率及航班延误公平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满足时隙交换规则的排序阶段均增加了1种进场航班排序模式。所提方法可对进场航班进行优化排序,显著提高跑道容量,有效提升航班延误均衡性和航班延误公平性,契合协同决策理念,可实现三方协同排序。  相似文献   
25.
基于局部冲突分配的证据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的D-S合成方法,指出了经典合成方法在归一化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介绍了几种改进的合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冲突局部分配的改进方法,引入了局部冲突的概念,以证据的平均支持函数作为权重,将局部冲突在产生冲突的焦元中化解,数值算例说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在SPW-1抛丸机数控系统中,采用工业PC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两级控制弹丸处理系统的技术,给出系统框图及软件流程图,阐述了系统工作状态的分时检测及图形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27.
JZY-I型捷变频雷达综合测试仪能为捷变频雷达提供目标信号源并进行雷达本振跟踪精度、雷达灵敏度和最大作用距离等参数的动态测试。本文介绍了该测试仪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还介绍了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8.
29.
基于多处理机平台并行扩维DFT算法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某些正交变换具有扩维并行性 ,并由此归纳出扩维并行 DFT算法。在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多处理机平台 TMS32 0 C80进行并行扩维 DFT算法的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文中所提出的并行扩维 DFT算法具有实际意义 ,适合在以 DSP为处理单元的多处理机平台上实现。  相似文献   
30.
文中给出300Mbit/s APD光接收机的原理模型并对互阻抗结构的APD光接收机灵敏度计算给出简单的理论推导。从仿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关键器件APD的差异而对接收机灵敏度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于具体的APD参数,暗电流和电离系数对灵敏度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另外,仿真给出消光比不同、误码率要求不同时对光接收机灵敏度产生的影响。希望这些仿真结果能对APD光接收机的工程实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