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大规模星座系统的发展,近地轨道空间频轨资源越来越紧缺。随之而来的星载通信链路干扰风险不容忽视,已成为今后星座系统设计需要重点考量的指标之一。在规避干扰的前提下,保证星座系统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针对大规模非静止轨道(NGSO)星座系统星间链路存在的干扰风险问题,提出了基于干扰、受扰链路夹角的干扰规避方法。以Starlink的Q/V波段星间链路为例,定义了系统效率与工作效率,研究不同干扰规避方法与建链策略下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受扰链路夹角的干扰规避方法能够在不同建链策略下将系统干扰噪声比I /N超限时长分别从5.79%和16.75%降至0,并且不影响工作链路。这种仿真方法对于类似具有星间链路的大规模NGSO星座系统的干扰规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污染效应对超声速燃烧室熄火性能影响问题,采用甲烷燃烧和电阻加热的燃烧室直连式对比实验方法,开展了污染效应对燃烧室贫油熄火极限影响研究。基于超声速燃烧室实验模型,研究了煤油喷嘴结构对贫油熄火极限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仪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研究了加热方式对贫油熄火极限的影响,获得了光学测量结果和壁面压力分布,给出了纯净来流和污染来流条件下的燃烧室贫油熄火极限。研究表明:采用甲烷燃烧加热的燃烧室贫油熄火极限对应的当量比高于电阻加热的,分别为0.135和0.105;不同加热方式来流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在燃烧不同阶段的稳定模式均为凹槽火焰稳定模式,火焰基底会呈现一定程度的脉动,但稳定在凹槽剪切层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电飞机技术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除作为应急电池外,越来越多地作为动力电池应用于飞机。因飞机对锂离子电池组质量、体积等特性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而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开展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成本并缩短周期。由于SP+电化学模型能够准确反映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机理,同时具有精度高、计算简便等特点,因此文中采用SP+模型构建锂离子电池组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同时,以典型的用电工况为例,开展了航空锂电池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组质量与体积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大升阻比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再入制导问题.应用基于特征模型的自适应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跟踪参考阻力加速度的制导方法,同时通过跟踪飞行方位角,来修正飞行器侧向航程.这种基于特征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不需要通过数据拟合来获得气动升力与阻力的解析表达式,克服了飞行器在再入飞行中,气动数据不断变化时造成的困难.通过跟踪飞行方位角来修正倾斜角指令,可以获得比倾斜角翻转方法更精细的对侧向航程的控制能力.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制导方法可以达到调整侧向航程的目的,但其代价是损失总航程.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紫外-短波红外探测器光电性能测试和评价问题,研制了一套探测器的光谱响应、时间响应和偏压响应测试装置,为紫外-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和光电特性参量测试提供测试装置和评价依据,以便评价其综合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介绍了测试装置的研制和标定过程,该测试系统由宽光谱复合光源、样品室、单色仪、锁相放大器、标准探测器等构成,实现了200~2 500 nm光谱范围内光电探测器绝对/相对光谱响应度、量子效率、归一化探测率、频响特性、偏压响应度和时间响应参量的测试功能。最后分析了照明光斑波长校准和光谱辐射照度标定的重要性,并给出标定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型气溶胶模型光学特性分析及在大气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区域内卫星影像大气校正中气溶胶模型的适用性问题,基于Lorenz-MIE理论,结合多角度偏振相机(DPC)的3个观测通道,分析了中国典型气溶胶模型的光学特性,并将其出现频率较高(>5%)的模型组合用于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观测仿真数据的大气校正中。通过对比校正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在大气较为清洁的情况下,适合应用城市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或二次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对中国区域内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在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或能见度较低)时,华北、华南和西北区域内卫星影像大气校正中二次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更为适用,华东区域则是城市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更适合。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新型舰载机拦阻钩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关心的拦阻钩结构参数的选型问题,以某拦阻钩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碰撞理论建立了拦阻钩碰撞反弹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拦阻钩碰撞反弹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拦阻钩碰撞反弹试验对碰撞模型进行了参数修正,分析和对比了不同缓冲器安装形式下拦阻钩碰撞反弹特性,论述了重心位置、缓冲器油孔半径和初始压强对拦阻钩反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拦阻钩缓冲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Ⅱ型缓冲器安装形式更优;随着拦阻钩重心位置距上铰接点长度增大,弹跳高度增大,缓冲器作用力减小;随着缓冲器油孔半径增大,弹跳高度增大,缓冲器作用力减小;初始压强增大,弹跳高度减小,缓冲器作用力增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