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23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孔径多级孔板组件节流效应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孔径多级孔板组件(简称多级孔板)节流效应进行仿真研究,发现这类仿真对初场要求非常严格,初场不合理很容易产生伪平衡问题,通过迭代计算寻找合理初场的方法解决了该问题.同时对孔径0.1 mm、孔径比0.025的多级孔板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孔板数是影响多级孔板流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根据仿真数据给出多级孔板流量系数拟合公式,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2.
空间金属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金属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是表征空间飞行器大功率微波部件微放电的重要参数,也是空间飞行器大功率微波部件的选材、分析与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准确测量空间金属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搭建了专门的测量平台。文章介绍了空间金属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原理、测量平台的结构组成,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平台能够准确的测量空间金属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相似文献   
83.
84.
阐述了国内外动态计量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动态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采用摄动伽辽金杂交方法,应用计算机代数与符号运算求解亚声速圆柱绕流。对给定的马赫数,获得了速度势的近似解表达式,并与Janzen-Rayle-igh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度高,计算工作量小,解的表达式简洁。  相似文献   
87.
张帆  苏明照  陈斌 《航空学报》1988,9(3):129-134
 本文论述了光弹性应力等倾线和等差线数字图象处理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了等差线稀少和等倾线模糊不清问题。给出了典型试件的应力分析,并与理论解进行了比较,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8.
文章阐述了基于前向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平滑滤波器的设计问题,分析了上述平滑滤波器的存在性及其滤波误差方差的组成,给出了有限观测序列下网络学习的性能指标,由此提出了一种次优网络学习算法,它具有很好的抑制白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89.
无源互调是通信系统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卫星载荷技术向更高功率、宽频段、高灵敏度接收方向发展,无源互调对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常用的双载波分析评价无源互调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复杂载荷通信系统,提出确定多载波无源互调分布类型分析与计算方法,采用非线性模型计算多载波无源互调功率电平。通过对TNC双阴连接器的分析计算可得到接收频带内产生3个互调频率点,对比非线性模型计算的互调功率电平与多载波实验测量的互调功率电平,3个互调频率点最大误差小于5dB。分析方法有助于大功率微波部件多载波无源互调分析,可为多载波无源互调测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0.
曲外锥乘波体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旭照  乐嘉陵 《推进技术》2018,39(10):2313-2319
为了研究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曲外锥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在Ma5.5条件下,设计了一体化乘波前体进气道的理论构型。在设计状态,对一体化前体进气道进行了无粘数值仿真,将获得的流场结构及流动参数同理论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在马赫数4,5.5和6,攻角-2°~6°内,对一体化构型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无粘数值仿真,获得的结果表明,该一体化构型具有良好的气动压缩特性。给出了乘波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新途径,实现了乘波体和进气道符合气动规律的一体化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