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62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带限信号采样和数字相参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相参处理器包括I,Q二个通道,存在不避免的幅相不平衡,本文研究中频带限信号采样经数字处理获得零中频正交数字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只用一路A/D转换器直接对中频带限信号进行采样和数字变换,用镜频抑制滤波器,二次重采样移频电路分离零中频信号的同相分量I。和正交分量Q,因而,该方法能够克服I,Q通道不平衡,文中对中频频率,采样时钟周期的选择,镜频抑制滤波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讨论,选用具有线性相位特性的F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雷达视频杂波的实时模拟方法。雷达杂波通常为随机过程。假定杂波包络服从莱斯分布,其功率谱为立方型,这种杂波可用伪随机序列通过特定的滤波器产生。杂波滤波器组可用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并与缓冲存储器相组合,实现I,Q两路杂波数据实时输出。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运算速度高、指令功能强,有利于提高杂波模拟速度和模拟器的可编程性。实验中选用双极点递归滤波器产生立方谱杂波数据。计  相似文献   
63.
旋转光楔散斑照相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动态散斑照的一种新方法-旋转光楔散斑照相术,文中给出了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该方法不仅能在一张记录介质上记录物体动变形的各状态的多通道散斑图,而且用全场滤波分析时,能方便地同时给出所有通道上的物体变形信息,得到清晰的、高衬比的干涉条纹图。这种方法是利用旋转光楔照相机来实现多通道动态散斑记录,具有设备简单、用途广泛等优点。文中给出了实测结果,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64.
适用于固体推进剂药柱应力分析的一种粘弹性有限元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Herrmann变分原理导出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和近似不可压粘弹性的新的本构关系和相应的有限元公式,开发了用于平面问题分析的计算机程序VFAPINP。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和程序可用于所有泊松比的粘弹性问题的计算,尤其适用于推进剂药柱的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虚拟仪器基本概念及其软硬件结构,讨论了虚拟仪器总线系统,总结了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需要开发叶片CAD/CAPP/CAM技术。本文分析了此项技术要完成了的工作、开发中会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解决了难题的方法和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研究了面向复合材料典型构件工程设计、制造、检测、试验及维修等研制过程的复合材料构件工程数据库的构建技术和方法,构建了复合材料构件工程数据存储、访问和处理的统一服务平台,并基于B/S架构完成了复合材料构件工程数据库原型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69.
70.
将机器人送入太空,抓住一颗小行星,然后把它带回地球轨道。这听起来是一个相当疯狂的计划,但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久前对此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在那次为期4天的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研究了捕捉近地小行星至地球轨道,让其在未来充当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一个基地的可行性以及必要的条件。科学家们所设想的这一计划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按照目前人类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应该能够在10年之内将此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