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34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分析了混合曲面初始细分网格的特点,将网格线进行分类。在这一基础上.利用曲面光顺的网格能量法,给出了计算网格顶点的优化模型。针对优化模型的特征,优先计算网格中的关键点,并把优化模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这个计算网格顶点的方法实现了初始细分网格中顶点选取的自动化。实验表明,用文中方法选出的顶点能使混合曲面具有良好的光顺性,且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42.
面向飞机装配的机器人定位误差和残差补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业机器人由于其高柔性和低成本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飞机自动钻铆系统中,使用精度补偿有效地提高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末端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误差相似度的残差补偿方法。首先使用基于运动学参数标定的方法辨识出机器人的几何参数误差,再利用基于误差相似度的方法对残余误差进行估计,实现对机器人的误差和残差的补偿。以工业机器人KUKA KR-30 HA为对象所进行的试验验证表明,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平均值由补偿前的0.879mm经过定位误差补偿后提高到0.194mm,经过残差补偿后进一步提高到0.141mm,经过定位误差和残差补偿后的机器人最大误差由1.492mm降低为0.296mm,最大绝对定位精度误差降低了80.16%。该方法能有效地补偿参数辨识后遗留的残差,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3.
针对机器人钻削(RCD)CFRP/铝合金叠层材料中钻削力过大引起柔性机器人姿态变形、影响制孔精度与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方法(RRUD),实现钻削力的减小。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旋转超声后机器人钻削力显著减小,麻花钻与机器人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匹配性优于三尖钻。采用小进给、高转速的工艺参数可以进一步减小机器人钻削力。为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CFRP/铝合金叠层材料的钻削力优化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了满足扩散制造流程建模中递阶分层结构的定义和不确定运行时间的表达,通过对多色图的研究和改进,提出嵌套赋时多色图,用以构建扩散制造中的工作流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给出工作流结构约束规则,检查结构可达性、合理性、输入/输出惟一性等,避免流程模型中出现不良结构.在流程时间分析中,利用基本结构的时间计算求解流程整体时间.引入时间裕度的概念,并在时间维分解任务节点,将多色图映射为时间距离图.利用Floyd-Warshall算法判断时间一致性,进而确定任务起止时间.以某装备的贮箱部件扩散制造为倒,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5.
自适应扫描线的简单多边形核填充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简单多边形核的填充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扫描线方法的直接填充简单多边形核的快速算法。该算法避免了核顶点(边)的计算,利用简单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和凹顶点极值性,自动确定扫描线的最佳移动方向和扫描范围,从而快速绘制出简单多边形的核,使较复杂的二维线段求交点简化为一维直线的填充问题,并同时获得核轮廓,降低了计算和填充核的复杂性,效率明显提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6.
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及其补偿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高而绝对定位精度低。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激光跟踪仪和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所需参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修正。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在KUKA KR150-2机器人上进行测量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平均绝对定位精度由补偿前的1.321mm变为补偿后的0.183mm,从而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小型同步双主轴五轴联动精密加工系统,主体尺寸为680mm×620mm×400mm,主轴最高转速80 000r/min,跳动量小于2μm。利用激光干涉仪测得定位精度为5μm;对直线运动轴伺服系统进行设计,经伺服环调节及性能试验,获得优良的动、静态控制性能。采用直径0.2μm的端铣刀进行平面微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值为215nm。结果表明该系统充分具备微小零件的高效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48.
提出了薄壁件精密加工的阶梯对称加工工艺,分析了该工艺的优点及原理,并进行了切削试验,验证了该工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结合开发国产化软件的实践,详细论述了开发CAD/CAM集成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数据管理、信息处理、图形支持软件、关键算法以及软件开发的工程化管理等几个方面。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为适应大规模CAD/CAM系统开发中并行作业的需要,用户界面设计、信息处理设计、图形支持软件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为实现CAD/CAM集成系统的可修改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作者直接将面  相似文献   
50.
根据微小卫星上设备布局及受力特性,提出了两种卫星主承力结构,并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整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和静力分析对两种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表明隔板在提高整星基频及保护太阳能电池基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给出了以隔板作为卫星主承力结构的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文中的力学分析结果为卫星的结构设计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对卫星力学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