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16篇
航天   2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孙自法 《航天》2012,(2):16-17
随着“尼星”1R20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1年中国航天共完成3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先后为巴基斯坦、欧洲卫星通信公司、尼日利亚发射3颗通信卫星,其中巴星、尼星均为中国整星出口在轨交付项目。  相似文献   
22.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9,(10):16-1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9月21日透露,根据“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进入第二步第一阶段,已成功实施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和神舟七号出舱活动飞行试验,紧接着要开展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即将迈人正样研制阶段。中国载人空间站等后续工程的实施方案正在立项审批过程中。  相似文献   
23.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图文并茂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共分7卷,包括总体卷《梦圆天路——纵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卷《飞天英雄——追踪航天员飞天足  相似文献   
24.
孙自法  崔伟光 《航天》2010,(1):12-13
近年来,中国空间信息技术科学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遥感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建立了资源卫星数据服务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相应的遥感数据生产加工市场潜力巨大,相关企业也正在迅速发展与壮大;在卫星定位技术产业方面,也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群体,广泛应用于精准农业、车船调度管理、智能交通、移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测绘和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已经成为空间技术应用中首先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5.
6月11日17时38分,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托举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腾空而起,把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留在了湛蓝的大漠长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6月26日8时07分,3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后成功返回。在这次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十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  相似文献   
26.
北京时间12月2日清晨5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27.
孙自法 《太空探索》2009,(10):F0002-F0002,1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之际,对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海南航天发射场,9月14日在海南省文昌市奠基,正式开工建设。此举标志着中国新建的这一新型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28.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8月31日在北京组织举行了风云2号02批卫星工程合同签字仪式。根据合同。在2010年之前,中国将用3枚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发射3颗风云2号02批气象卫星。卫星预计运行服务到2012年。  相似文献   
29.
随着"尼星"1R20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1年中国航天共完成3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先后为巴基斯坦、欧洲卫星通信公司、尼日利亚发射3颗通信卫星,其中巴星、尼星均为中国整星出口在轨交付项目。2011年,中国航天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收获颇丰:首次向亚洲用户  相似文献   
30.
"长征火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载火箭之一"、"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限制的特殊政策,不利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健康发展"、"希望中国火箭越来越多发射各个卫星制造商生产的卫星"……4月8日在西昌举行的“长征”火箭用户大会上,与会众多国际用户代表纷纷发言,高度评价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与竞争力,他们呼吁长征火箭更多投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希望长征火箭为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