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58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我国“十四五”规划专篇布局数字中国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任务。近年来,民航局先后印发了《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机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的任务,在机场领域以智慧机场为抓手。由此可见,未来将“智慧”融入机场全生命周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利用切实有效的智慧化手段解决机场运行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92.
针对在轨卫星呈现海量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重点探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背景、概念、内容与挑战。通过历史回顾,归纳卫星系统研制的3个阶段,指出目前卫星系统正在从平台、载荷优先向算法优先演进,这一趋势推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阐述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概念与边界,指出研究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目的不是研制一类新型卫星,而是利用软件定义技术实现硬件资源虚拟化、系统软件平台化、应用软件多样化,提升卫星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分析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主要内容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93.
针对道面板在飞机荷载与温度耦合场复合作用下的道面寿命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准确测量基于道面板深度的温度分布情况,得出了不同厚度道面板最大温度梯度推荐值,确定了仿真温度场加载参数。然后,在大量仿真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土基模量、道面板厚度和温差因素对道面板内应力的敏感性影响分析,建立温度应力与温差相关性关系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其有效性。最后,在道面板临界荷位处进行飞机与温度耦合仿真加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和飞机荷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耦合应力小于温度翘曲应力和荷载应力的叠加之和,两者相差4.93%。基于荷载和温度耦合作用下的应力损伤累积原理,计算道面剩余容许作用次数,构建耦合场下道面剩余寿命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应用。  相似文献   
394.
多层高温隔热结构的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温多层隔热结构传热计算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每个半透明隔热材料层内的一维辐射传递,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多层隔热结构辐射导热耦合换热能量方程进行求解,对多层隔热结构的瞬态传热及热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反射屏个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屏对多层结构隔热性能的影响取决于隔热材料的辐射特性与导热性能,当隔热材料衰减系数小时,将屏布置于高温区可提高隔热性能,当衰减系数大时,反射屏布置在低温区进行蓄热则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395.
396.
贺媛媛  杨炫  韩慧  王琦琛  张航 《航空学报》2023,(14):200-214
目前对于扑翼和扑旋翼飞行器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实现仿生拍动模式的机构设计和气动特性分析,对昆虫翅的研究主要在微观尺度的生物学构成以及材料和力学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建立昆虫翅展向抗弯刚度与几何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仿蜻蜓翅的扑翼设计为例,根据蜻蜓翅脉的分布可设计具有几何相似性的扑翼模型,进而基于蜻蜓翅的展向抗弯刚度实验结果建立仿蜻蜓翅扑翼设计的刚度相似性准则,以刚度相似性为约束对扑翼进行结构优化,分别制作了仅具有蜻蜓翅刚度相似性的矩形扑翼(JX-翼)、仅具有蜻蜓翅几何相似性的扑翼(JH-翼)、基于蜻蜓翅几何相似性和刚度相似性的仿生扑翼(GD-翼),并采用扑旋翼模型分别对这3种扑翼在5~15 Hz的拍动频率范围内进行了升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几何相似性及刚度相似性设计的GD-翼在12.5 Hz拍动频率时产生的升力比仅基于刚度相似性的矩形JX-翼提高25%,在低于6.5 Hz时与仅基于几何相似性设计的JH-翼相近,但在高于8 Hz时比JH-翼的升力大2倍以上。基于蜻蜓翅的几何相似性和刚度相似性的扑翼结构设计方法为提高仿生扑翼和扑旋翼的气动升力和效率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