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1128篇
航天技术   471篇
综合类   154篇
航天   6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95篇
  1983年   113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文章介绍了法国宇航环境工程试验中心(INTESPACE)为满足阿里安娜-V的需要所准备进行的一系列改造.这些工作主要有:增建一个适合大型容器用的空气锁,保持厅内连续的10万级洁净度,建立一个紧凑试验区域,建造一面强效吸波墙,扩展振动设备能力以及改造原热真空设备.这些工作计划于2001年初全部完成.改造工作的完成将保证INTESPACE在独立的欧洲试验中心中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72.
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要求对接收的回波信号(原始数据)进行聚焦处理以生成高分辨率微波图像。由于平台姿态的不稳定性,或者是由于地球自转效应都可能造成在“倾斜”的坐标系中获取SAR原始数据,即发射接收波束对于正测向存在偏向角。本研究报告利用以条带模式工作的SAR传感器所获得的斜视原始数据,分析了聚焦处理的效果。最后,关于圆锥形非正交参考系统,概括了二维频域SAR处理法。在根据要求选定的处理坐标系中,对由原始数据处理而来的图像,分析了几何、频谱、相位的误差。并证实所用聚焦处理使这些误差为最小值。依据仿真数据求得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全部理论。而且,还研究了把这种分析推广到偏差具有显著作用的干涉测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273.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的水体提取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四号"卫星具有静止轨道卫星高时间分辨率和中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实现对水体面积及变化的大范围实时监测,有效支撑洪涝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为了验证其对水体面积及其变化的监测能力,文章分别利用区域生长法和水体指数法,在开展全国水体面积变化监测基础上,针对与同期"高分一号"卫星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及美国Terr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等卫星的监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显示,与其他极轨卫星监测结果相比,"高分四号"卫星可以有效开展水体面积及变化监测。但是,鉴于"高分四号"卫星50m像元分辨率,相比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结果,"高分四号"卫星数据提取的水体外部轮廓较为粗糙。在针对规模较小洪涝灾害监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仍然需要再进一步开展评价。  相似文献   
274.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零电流开关(ZCS)作辅助开关而主开关为零电压转换(ZVT)的软开关BOOST变换器;介绍并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区间;讨论了设计思路;演示了一个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600W10KHz380V输出、交流-直流的BOOST变换器构成的功率因素校正器所获得的实验结果的设计例子。结果表明,在整个规定的线路和负载条件下,辅助开关维持ZCS的同时主开关保持ZVT。  相似文献   
275.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地球近邻的火星成为当今国际空间大国的主要研究目标。为完成火星巡视区形貌和地质探测任务,可直接使用多光谱相机获取的高分辨率真彩色图像作为观测手段。为寻找着陆点,火星多光谱相机应具备精确定位的测绘功能,因此需进行几何标定估计其内方位元素。通过张正友标定算法提供初值,然后以改进的Heikkil?算法完成几何标定,经过分析标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探究实验误差来源,提出改进方法,最终获得满足要求的标定参数,为实现图像融合、三维重建等计算机视觉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6.
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之一——导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导与各种纤维体积含量V_f及温度的关系,研究了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传热机理,并给出了大量的导热系数数据。  相似文献   
277.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the Wind and IMP-8 spacecraft revealed that a slow solar wind, flowing in the heliospheric plasma sheet, represents a set of magnetic tubes with plasma of increased density (N > 10cm-3 at the Earth's orbit). They have a fine structure at several spatial scales (fractality), from 2°-3°(at the Earth's orbit, it is equivalent to 3.6-5.4h, or (5.4-8.0)×106km) to the minimum about 0.025°, i.e. the angular size of the nested tubes is changed nearly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magnetic tubes at each observed spatial scale are diamagnetic, i.e. their surface sustains a flow of diamagnetic (or drift) current that decreases the magnetic field within the tube itself and increases it outside the tube. Furthermore, the value of β= 8π[N(Te + Tp)]/B2 within the tube exceeds the value of βoutside the tube. In many cases total pressure P = N(Te + Tp) + B2/8πis almost constant within and outside the tubes at any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scales.  相似文献   
278.
Ionospheric Effects of Geomagnetic Storms in Different Longitude Secto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e of the ionosphere during two geomagnetic storms of a different intensity evolving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local time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re were used the data from a network of ionospheric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opposite longitudinal sectors of 80°-150° E and 250°-310° E.This analysis has permitte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detected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tions of the disturbances are likely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local time difference of the geomagnetic storm development, its intensity and by the different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f the ionosphere.  相似文献   
279.
对流层顶变化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UT/LS),位于8-25km高度之间,是大气中一个很特殊的区域.大部分的臭氧分布在下平流层,在下平流层臭氧的含量发生一个很小的变化,就会对气候和地面的紫外辐射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作为气象参数的对流层顶,是充分混合、缺乏臭氧的上对流层和层结稳定、臭氧丰富的下平流层之间的边界或过渡层,其变化对臭氧总量和分布有直接和明显的影响.本文使用二维模式模拟研究对流层顶变化对臭氧在UT/LS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流层顶的季节变化对UT/LS的臭氧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臭氧的局地变化可以超过10%在冬季北半球中纬度对流层顶高度升高1km时,模式结果表明对臭氧分布的影响比较显著,局地变化可超过6%,但是对臭氧总量的影响较小,变化不超过5DU,小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0.
航天器的发展对能源系统稳定性、带载能力、功率重量比和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能源系统架构设计、太阳能电池控制技术、储能电池组管理技术和能源调度技术等成为亟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及其实现技术,阐述了能源系统调度策略,探讨了储能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及均衡技术.通过对航天器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的对比与总结,明确了能源管理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空间航天器的电气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