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9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7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三维大涡模拟(LES)方法对C1x模拟试验器进行了数值模拟,以研究转角涡脱落引起的声涡耦合现象.结果表明:与二维和轴对称LES相比,三维LES方法可以准确捕获转角涡脱落运动的三维特性及锁频现象.根据转角涡脱落是否在腔内形成声反馈循环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问题,第1类形成声反馈循环涡;第2类形成自耗散涡.燃烧室的台阶扩张比、台阶前后长径比是影响两类转角涡脱落现象的重要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42.
RBCC引射模态准一维性能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翔  何国强  刘佩进 《推进技术》2006,27(6):529-531,541
基于准一维非稳态流动方程建立了RBCC引射模态性能分析模型,充分考虑壁面摩擦、有限速率化学反应和质量添加等因素。模型采用MacCormack格式求解,很好的解决了计算引射比、考虑环境压强等问题。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为5%~9%,发动机内的压强分布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本模型可用于RBCC引射模态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燃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佩进  吕翔  何国强 《推进技术》2004,25(2):156-158
采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通过一维模型的分析计算,表明了该方法应用于燃速相关性研究是可行的,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初步建立了的燃速相关性二维模型,考虑了发动机尺寸效应对燃速的影响,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二维模型有较高的燃速预示精度。可以利用该方法开展燃速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44.
二次进气流量比对固冲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k-ε湍流模型及单步涡扩散化学反应模型,对二次进气结构的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反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二次进气流量比对燃烧效率与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流量比下,采用二次进气后补燃室内燃烧效率明显提高,且温度场分布有利于内壁面热防护。  相似文献   
45.
模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涡脱落过程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后向台阶结构引起的涡脱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技术,对模型发动机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取了发动机燃烧室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其振荡频率,并和已有的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ES方法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采用k-ε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不考虑燃烧时模型发动机内由涡脱落引起的压强振荡的振幅较小,但频率较高,且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后向台阶这种结构中,涡一般会在台阶的边沿形成,并在其下游周期性地脱落;在保证y^+较小的情况下,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模型发动机内凝相颗粒碰撞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燃烧室内的高温液态凝相粒子,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聚集状态下粒子间的碰撞与聚合及其与发动机壳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开展了数值分析,获得了收敛管内壁面上液膜厚度及从出口处逃逸的粒子直径分布,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两相内流场计算中,将凝相粒子看成无蒸发的液滴更为合适;聚集状态下凝相粒子间的碰撞与聚合对粒子直径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粒子和壁面之间的相互碰撞不但会导致大量小尺寸粒子的生成,而且也是收敛管内壁面上金属膜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7.
某RBCC样机进气道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某包含引射、亚燃两模态(马赫数为0~4.0)的支板式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发动机地面集成试验,设计了样机用带支板的二元进气道.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在亚燃模态下进气道加入支板前后的性能以及流道内的流动情况,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并且给出了支板位置以及构型的改变引起RBCC发动机进气道性能变化的规律和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48.
带装药裂纹发动机内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N-S方程基础上,考虑网格移动,建立了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的湍流控制方程组,并对带装药裂纹的固体的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推进剂中裂纹深度,宽度、位置、角度等多种因素对发动机内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裂纹出口处流速高,大于主通道流速,在裂纹出口附近存在回流区;(2)当裂纹紧靠发动机前封头时,裂纹出口附近回流强度减弱,裂纹对发动机内的流动影响较小;(3)当裂纹深度与裂纹宽度比大于240时,裂纹内压强急剧升高,对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含缺陷固体装药燃烧异常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速实时X射线荧屏分析技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经常出现的主要缺陷导致的异常燃烧现象进行研究,提出了含不同类型缺陷装药结构破坏的条件和模式,描述了推进剂裂纹、气孔和脱粘槽穴内的点火、燃烧和结构变形现象,分析了双基、丁羟、NEPE推进剂裂纹进一步扩展趋势和临界条件,为评估固体发动机含缺陷装药燃烧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0.
设计了具有收敛段的粒子发生装置,采用密闭收集水罐,针对HTPB推进剂开展实验,有效完整地收集到了聚集状态下的凝相粒子。采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收集的粒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集状态下颗粒间碰撞聚合非常严重,大颗粒一般由多个颗粒聚合而成。碰撞聚合条件下凝相粒子的粒度分布范围比较宽,颗粒分布峰值粒度在9~13μm之间,比非聚集状态下的主峰粒度大很多。研究结果可为两相流数值计算、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