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26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6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航空电子技术》2006,37(3):54-54
众所周知,有源雷达系统发射无线电频率能量,并等待回波以跟踪某一目标。与之相反,无源雷达系统则通过其它发射机(通常为无线电或TV信号)不仅采用RF波广播信号,而且还利用来自诸如GPS或敌方雷达的蜂窝式电话、空基系统的发射信号。无源系统要求知晓发射机的位置,并在不被飞行在某一区域内的目标干扰时,还测量整个电磁环境。当某一目标飞行通过时,防空系统可以根据被飞机或巡航导弹反射同来的信号来推断出目标的位置。将从发射机直接传输到雷达的信号与一个由目标反射的信号进行比较,同时测量时间和频率的到达差值。  相似文献   
112.
民航运输生产“三率”,即飞机利用率、航班载运率和客座利用率,是反映民航运输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前几年,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国内航线保持了较高的客座利用率和载运率水平,飞机利用率也有提高。从1993年下半年起,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运输生产“三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一、“三率”下降情况1993年,民航总局直属企业在册运输飞机日平均利用率为5小时,比1992年下降0.5小时;航班载运率和客座利用率分别为58.4%和71.8%,比  相似文献   
113.
114.
在太空,很少有航天员经历过比“阿波罗”7号航天员更糟糕的时光了。这不只是指1968年他们有11天在轨道上测试运行特别狭小的“阿波罗号”指挥舱一一毕竟,这些都训练过了。他们没想到的是:所有人都得了重感冒。最开始是资深指令长沃利·斯基拉,然后是和他一个乘组的新秀航天员沃尔特·坎宁安和唐·埃斯利。  相似文献   
115.
哪里有探险家.哪里就有法学家。然而,在太空,人类法律的制定却似乎远远滞后于探索的进程,以及其在太阳系中的发展。尽管许多空间探索目标是要在地球以外的星际传播人类文明,但这其中同样存在着一个法律问题:国际法学家仍有义务为太空制定法律框架,然而这种框架却总是不能满足未来空间发展的需要。甚至连满足当前空间探索的需要都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太空移民的司法、商业和管理等问题时,这一缺陷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6.
Guy  Norris  赵利编译 《国际航空》2013,(11):45-46
为了巩固在宽体机市场的地位和迎接竞争对手的挑战,罗罗公司对遄达系列发动机进行了性能改进升级,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117.
1994年7月,科学家们亲眼目睹了一颗行星与另一个天体之间最剧烈的碰撞。木星连续6天遭到一颗名叫苏梅克·利维9号的彗星接连不断地轰炸,一颗接一颗,总共20几颗彗星碎片,以每秒60千米左右的速度疯狂地砸入木星稠密的大气层。这场狂轰滥炸产生了大量的火球,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很容易看到。  相似文献   
118.
美国《空间新闻》周刊(SpaceNews)评选出了2011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航天人物。获此殊荣的十位人物均在最近一年内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或对全球航天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空间新闻》周刊年度十大航天人物评选并没有正式的选择标准,也并非航天人物排名,因此部分人物完全可以凭借其身份或地位,无可非议地一直蝉联这一殊荣,如2009年和2010年均双双入选十大航天人  相似文献   
119.
谢懿编译 《航天》2009,(11):48-51
2009年5月15日,美国航宇局的主力红外空间望远镜“斯皮策”终于耗尽了它最后一滴用于制冷的液氦,结束了为期五年的“低温”使命。  相似文献   
120.
早在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也是可能的。他的根据是: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星球寻找新的居住地。但是自20世纪中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在探索宇宙方面并没有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