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58篇
航空   926篇
航天技术   300篇
综合类   190篇
航天   4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Using 86 CME-interplanetary shock event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ak values of (a)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Bz,Ey,Pdyn) and the geomagnetic indices(SYM-H,ASY-H,Kp), (b) the coupling functions(Borovsky,Akasofu,Newell) and the geomagnetic indices,(c)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coupling functions/geomagnetic indices and the ionospheric parameter(Δf0F2min), are investigated.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group(a),Bz min and SYM-Hmin have the best correlation,that in group(b),the best correlation is between the peak values of Akasofu function (Amin) and SYM-Hmin,and that in group(c),the best correlation is between Kpmax andΔf0F2min.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sults,a method for predicting f0F2 of a single station is attempted to be set up.The input is modified Bz min and the outputs are SYM-Hmin andΔf0F2min.Then 25 CME-IPS events that caused geomagnetic storms in 1998 and 2009 are used to check the predi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YM-Hmin andΔf0F2min.  相似文献   
112.
为提高大型可展开天线的指向控制精度,并适应喷气卸载等在轨工况,基于Craig-Bampton法建立了表征柔性天线指向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信标的大天线指向控制方法.该方法先基于卡尔曼滤波,对大天线的振动状态进行检测,若天线未出现明显振动,则通过信标敏感器修正天线指向偏差,同时引入星本体姿态敏感器以保证稳定性;若天线振动超过阈值,则仅引入星本体敏感器以衰减振动,直至天线未出现明显振动.最后利用瑟拉亚(Thuraya)卫星的在轨实测热变形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未受到喷气扰动时,大天线指向精度优于±0.02°,在受到喷气扰动后,系统可正确检测并切换跟踪输入.这说明,该指向控制方法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可以有效修正大天线指向偏差,并能适应在轨位保、卸载喷气工况.  相似文献   
113.
含钟差修正的脉冲星和太阳观测组合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深空探测器巡航段的导航定位精度和钟差修正能力,提出一种利用X射线脉冲星和太阳观测信息的组合导航方法.利用脉冲星导航的脉冲到达时间测量值,同时利用太阳敏感器、分光计分别测量太阳视线矢量和探测器相对于太阳的径向速度,并将星载时钟钟差增广为状态变量,构建组合导航系统,利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UD(Upper triangular matrix-Diagonal matrix)分解信息融合算法进行状态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因钟差漂移引起的导航滤波发散问题,同脉冲星导航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定位精度和钟差修正能力.  相似文献   
114.
掠海飞行器主动触水撞水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掠海飞行器飞行高度的不断降低,海浪和海况条件已成为制约其飞行高度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可引起飞行器姿态的倾覆。基于小升角楔形体入水模型和解析法,研究了掠海飞行器主动击水时所产生的撞水力变化特点,得到了击水滑板的外形参数和入水姿态角的选取准则,即入水弹道倾角-2°~0°,滑板等效斜升角β1≥10°,俯仰角变化范围0°~5°、滚动角变化范围-30°~30°,保证掠海飞行器在主动击水条件下产生的撞水力小于最大限定值20 gn的要求,实现了飞行器在恶劣海况下的掠海飞行。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的三维仿真结果表明,此解析法所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5.
采用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二烯丙基双酚A改性双马来酰亚胺体系,对固化树脂的增韧效果进行了研究,并通过DSC分析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超支化聚硅氧烷的添加量为10%时,浇注体冲击强度达到最大,比未改性体系提高了62.8%;采用非等温DSC研究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该体系固化反应分为两步,表观活化能分别为ΔE1=81.14 k J/mol,ΔE2=89.40 k J/mol;固化反应级数分别为n1=0.91,n2=0.91。  相似文献   
116.
目前,电推力器中复杂电场的三维泊松方程求解仍存在速度偏慢、并行性欠佳等缺陷。通过分解三维求解区域,针对复杂电场提出一种超松弛并行迭代算法。将求解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块,利用超松弛迭代格式构造出若干分组显式格式,分别给出不同迭代步数下的求解方程以进行并行计算。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时间至少缩短一半以上,该P SOR方法较传统迭代格式在快速性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电推进领域的数值仿真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飞机产品数据模块化构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大飞机工程除了庞大的产品数据外,还要求军、民机技术共享,一机多型.所以对于其产品数据,从设计初期就应考虑其多构型发展,研究其构型控制,这对后续型号的发展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在NBA常规赛中,各队比赛总场次一定时,为使赛程安排公平,应考虑主客场、背靠背、比赛密集度等因素.先将这些因素数量化,再对各因素赋以相应权重,可以较为均衡地反映出各队利弊的数量指标.依据在一定条件下选取球队的方法,列出比赛矩阵,通过lingo程序求解,得到结果.  相似文献   
119.
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的模型气动试验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绳牵引并联机构的优点,建造了一种新型的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飞机模型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研究该系统中模型的空气动力参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文中对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建立了描述实验模型气动载荷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通过测量绳系拉力求得模型空气动力参数的解算方法;设计并构建了绳系拉力测量及数据采集系统;将该系统置于开口式回流低速风洞中进行了吹风试验,采集了模型在不同姿态和不同风速下的各牵引绳的拉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通过解算得到了不同吹风条件下模型的气动载荷参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绳牵引并联机构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支撑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0.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mechanical products and corresponding toolings, a large number of components are utilized in these structures. Accordingly, automatic location method for components is a key issue in the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techniques. Integrat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into intelligent design techniques for aircraft manufacturing toolings, in-depth researches on this issue are conducted. Formalized automatic location principles, representative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and established. First, several terms and their formalized representative methods including process condition, location base and location operator are defined. Second, computation modeling of components automatic location and methods of location transformation are proposed. Then, definition of base structure and some key algorithms for automatic location are introduced. These principles and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applied and verified in research project “Jig Intelligent CAD (JigICAD)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