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330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44篇
航天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分段式Gurney襟翼对某型靶机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段式Gurney襟翼对某型靶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找在改善靶机纵向气动特性的同时兼顾横航向特性的方法。在靶机模型上加装长度为机翼半展长一半的平板Gurney襟翼进行风洞测力实验,在有/无侧滑角的条件下研究安装位置、襟翼高度对靶机纵向气动特性和横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并与全长度Gurney襟翼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半长度Gurney襟翼布置方案能够在靶机纵向力气动特性和横航向气动特性间取得性能平衡,因此,相比于全长度Gurney襟翼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2.
通过在二元翼型风洞中进行测力实验,研究了不同高度Gurney襟翼对超临界翼型气动力和力矩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条件下,Gurney襟翼同样可以明显增加翼型的升力系数,使整个升力曲线向上平移,并使翼型低头力矩增加。高度为翼型弦长0.5%的Gurney襟翼可以带来超临界翼型的最大升阻比。同Gur-ney襟翼对NACA 0012翼型气动特性改变的对比表明,其在超临界翼型上带来的升力系数增量要大于在NACA0012翼型上的效果,但是带来的低头力矩增量较小。  相似文献   
353.
后掠机翼横流驻波及其谐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ack方法求解三维不可压Orr-Sommerfeld方程(忽略曲率影响),得到模型在风洞最佳实验条件下空间最大放大率展向波长为4mm。以此为基础,选择大于此波长的具有代表性的展向扰动波长6mm与7mm,计算了这两个驻波及其谐波空间的放大率。研究在整个层流区主导流动的扰动波长及其发展趋势。使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后掠机翼前缘添加粗糙带,人工引入6mm与7mm驻波,通过升华法验证了计算与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54.
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分析,以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例,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两个方面入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355.
研究了一种耐高温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805)的工艺特性、流变特性和耐热性能,在此基础上制备了TG800/805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对高温及室温的力学性能和断裂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805树脂的最低黏度为1.6 Pa·s,具有良好的工艺性;TG800/805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经280 ℃热处理后,其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在280 ℃的保持率分别为68%和52%,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56 ℃,说明研制的TG800/805材料体系可以在280 ℃高温下较长时间使用。  相似文献   
356.
华南地区电离层闪烁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位于赤道异常区的广州(23.17°N, 113.34°E)和茂名(21.45°N, 111.31°E)两台站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观测到的GPS电离层闪烁数据, 分析比较了这两地电离层闪烁出现的逐月变化及地方时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中等强度闪烁(S4 > 0.4)和强闪烁(S4 > 0.6)的出现均呈现明显季节分布规律, 两站的闪烁活动均表现出春秋强, 冬夏弱的特点, 在时间上主要发生在20:00LT-24:00LT; 从空间分布来看, 两站的闪烁活动在2011年秋季, 闪烁出现的区域比较分散, 而在2012年春季, 主要在两站上空区域出现的闪烁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357.
准确测量密封舱内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和浓度是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选择In2O3作为气敏材料制备气体传感器,利用温度动态测试方法并结合神经网络模型对气体种类及浓度的检测进行研究,经静态和动态测试,获得了氧化铟气体传感器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气体的响应曲线。神经网络训练结果显示:训练模型可以识别6种不同的气体,识别率达98%以上;对不同气体不同浓度的检测误差小于10%,浓度梯度的平均识别率高于95%。  相似文献   
358.
磁层中的超低频(ULF)波动在太阳风和磁层之间的能量输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ULF波动主要发生在内磁层,且内磁层中ULF波动影响粒子的加速及沉降,而在夜侧磁层尤其是磁尾等离子片中观测到的ULF波动比较少.基于中国自主磁层探测卫星TC-1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两例行星际激波导致的磁尾中心等离子片中ULF波动事件,并发现这两例ULF事例都包含很强的环向模驻波分量,与以往THEMIS卫星报道的同类事件观测特征相符.根据ULF波的观测特征,分析了这两例ULF波动的可能触发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磁层对行星际激波的全球响应.  相似文献   
359.
行星际激波对地球磁层的压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 年11月9日WIND飞船探测到一个典型的行星际激波. 激波前行星际磁场为持续约50 min的弱南向磁场, 越过激波面, 磁场发生北向偏转且太阳风动压脉冲增强. 在此强动压脉冲增强结构作用下, 磁层被压缩至一个很小的区域. 激波作用于磁层时引起地球同步轨道 各区域高能粒子通量的响应, 但是不同磁地方时的高能粒子通量的响应不同, 表现出双模式扰动, 即在晨昏两侧各能段的电子和质子通量显著增强, 在子夜侧发生类似于亚暴的无色散粒子注入现象. 扰动从向阳面传输到背阳面, 向阳面粒子通量最先增强, 随后背阳面靠近晨昏两侧, 粒子通量开始增强, 最后子夜侧粒子通量表现出无色散高能粒子注入的特点. 另外, 在靠近正午侧, 质子通量先于电子通量发生响应, 在子夜侧电子通量则先于质子通量发生响应. 利用位于向阳面正午两侧的GOES-10 和 GOES-12卫星观测数据发现, 激波作用于磁层时靠近晨侧的磁场变化表现出简单压缩效应, 而靠近昏侧的磁场变化则显然不同, Bx分量减弱, Bz分量几乎减为零, 而By分量则显著增强. 此外, 位于近地磁尾低纬尾瓣区的TC-1卫星观测到激波触发的尾瓣SI现象.  相似文献   
360.
 通过对软件可靠性(SR)模型拟合曲线的分析,提出模型固有特征是影响SR模型适应性的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模型组以增强SR模型适应性的新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