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2篇 |
免费 | 904篇 |
国内免费 | 36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78篇 |
航天技术 | 656篇 |
综合类 | 617篇 |
航天 | 6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92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通过共用小卫星与小运载的电子系统,能够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实现卫星与运载的快速集成及测试、减少卫星的发射与入轨时间,从而达到快速响应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目的。传统航天器电子系统难以兼顾运载段任务的高实时性和在轨段任务的高可靠性要求,因此本文将多核处理器技术、可重构技术和航天器电子系统设计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可重构技术的小卫星/小运载多核计算机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分为运载和在轨两种工作模式,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快速重构来实现计算机两种工作模式的快速切换。其中运载模式将FPGA配置成并行构架的三核处理器,通过3个处理器并行计算来提升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在轨模式将FPGA配置成冗余构架的三核处理器,通过3个处理器互为冗余备份来提升计算机的长期可靠性。经过基于Markov过程理论的系统可靠性分析,表明系统在轨段的长期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经过地面半物理仿真系统仿真测试,运载段的控制周期可以达到10ms,满足运载段任务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912.
给出了高可靠度和高置信度齿轮寿命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运用参数互相独立的三参数Weibull分布直接求解,从而弥补了传统理论的缺陷。介绍了γ-P-S-N曲线方程(置信度-可靠度-载荷-寿命曲线方程)及其在齿轮寿命计算中的运用,从而保证了齿轮寿命的高置信度、高可靠度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13.
基于FRFT的一类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调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性调频信号、对称三角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与多相编码(Frank、P1、P2、P3与P4码)信号是一类具有线性调频特性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为了识别这类信号的调制方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时频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分数阶Fourier域内的频谱分布特征.根据上述三种信号各自在参数(U,P)平面上的能量尖峰的分布特点,给出一种基... 相似文献
914.
915.
基于航迹聚类的终端区进场程序管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定量评估终端空域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水平,提出了描述进场飞行程序管制适用性的新概念。在对实际运行航迹数据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对应雷达轨迹点逆向比对方法的航迹间相似性测度模型。应用层次聚类法对航迹数据集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根据航迹聚类集构造平均航迹的方法。通过比较平均航迹和标准进场程序,建立了描述管制适用性的3个量化指标及其算法,包括:纵向偏离度、侧向偏离度和非常规航迹比例等。实例分析表明:以上指标能准确表示进场飞行程序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水平,并可以根据聚类结果来改进现有进场飞行程序结构。 相似文献
916.
综述了现代燃烧室广泛使用的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关键设计参数以及工况对装该种喷嘴的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关键设计参数包括双旋流器、文氏管、套筒的结构、旋流器的旋流数、套筒张角、文氏管与套筒的相对尺寸等,这些参数与燃烧室主燃孔一起作用,控制了该喷嘴的喷雾和流动特性,从而控制着燃烧特性,如点火、熄火及燃烧效率等。这些讨论为设计该类结构燃烧室打下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基础,是优化和提高这种类型燃烧室的性能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17.
高负荷风扇转子叶片反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改进高负荷风扇转子性能,采用了一种工程适用的叶片反问题设计方法。该方法使用粘性CFD与数值优化相结合,适合具有高进口马赫数、高逆压梯度流动特征的高效叶型设计,并应用二维叶型反问题加三维积叠的叶片设计思路,充分继承了已有的基元叶型积叠准则,极大地缩短了计算时间。利用发展的反问题设计平台,完成了叶片的反问题设计。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反问题设计的转子叶片能较好地控制转子尖部激波结构,减小激波损失,提高效率,增大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918.
文章通过对泵组件可靠性指标的分析 ,根据泵空间飞行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可靠性试验方法分析 ,描述了可靠性试验系统与试验结果 ,得出了飞船离心泵组件满足可靠性指标达到 0 999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9.
本文将有限分析方法用于曲线座标系上紊流N-S方程的数值计算。分别计算了单列和串列叶栅内部流场,计算中采用了k-ε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吻合程度令人满意。有限分析方法在网格单元上对N-S方程进行线化处理,以解析边界条件作为约束,得出解析解,在解析解基础上构造离散代数方程。有限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适应对流速度大小和方向,自动调整格式系数,因而具有数值扩散小和稳定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20.
阐述了一种弱撞击交会条件的对接补加一体化机构.在机构设计上采用柔性杆实现软连接,刚性周边杆实现纠偏和刚性锁紧,阻尼装置吸收对接碰撞能量,并采用可浮动的气/液耦合和电气接口进一步实现高精度的气/液/电路连接.采用拉格朗日分析力学建立飞行器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对碰撞过程柔性部件的变形进行描述,从而建立飞行器柔性对接动力学模型.多工况动力学仿真试验表面所设计的对接补加一体化机构可在0.25 m/s弱撞击速度范围,20 mm横向对接容差以及±5°角度容差范围内实现可靠对接.对接补加一体化装置完成样机研制,并在直线运动平台上完成对接性能和电路连接的多次试验,在专用补加系统上完成接口密封性和模拟推进剂传输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