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2篇 |
免费 | 904篇 |
国内免费 | 36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78篇 |
航天技术 | 656篇 |
综合类 | 617篇 |
航天 | 6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92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文章通过对泵组件可靠性指标的分析 ,根据泵空间飞行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可靠性试验方法分析 ,描述了可靠性试验系统与试验结果 ,得出了飞船离心泵组件满足可靠性指标达到 0 999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2.
基于航迹聚类的终端区进场程序管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定量评估终端空域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水平,提出了描述进场飞行程序管制适用性的新概念。在对实际运行航迹数据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对应雷达轨迹点逆向比对方法的航迹间相似性测度模型。应用层次聚类法对航迹数据集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根据航迹聚类集构造平均航迹的方法。通过比较平均航迹和标准进场程序,建立了描述管制适用性的3个量化指标及其算法,包括:纵向偏离度、侧向偏离度和非常规航迹比例等。实例分析表明:以上指标能准确表示进场飞行程序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水平,并可以根据聚类结果来改进现有进场飞行程序结构。 相似文献
913.
阐述了一种弱撞击交会条件的对接补加一体化机构.在机构设计上采用柔性杆实现软连接,刚性周边杆实现纠偏和刚性锁紧,阻尼装置吸收对接碰撞能量,并采用可浮动的气/液耦合和电气接口进一步实现高精度的气/液/电路连接.采用拉格朗日分析力学建立飞行器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对碰撞过程柔性部件的变形进行描述,从而建立飞行器柔性对接动力学模型.多工况动力学仿真试验表面所设计的对接补加一体化机构可在0.25 m/s弱撞击速度范围,20 mm横向对接容差以及±5°角度容差范围内实现可靠对接.对接补加一体化装置完成样机研制,并在直线运动平台上完成对接性能和电路连接的多次试验,在专用补加系统上完成接口密封性和模拟推进剂传输试验. 相似文献
914.
高负荷风扇转子叶片反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改进高负荷风扇转子性能,采用了一种工程适用的叶片反问题设计方法。该方法使用粘性CFD与数值优化相结合,适合具有高进口马赫数、高逆压梯度流动特征的高效叶型设计,并应用二维叶型反问题加三维积叠的叶片设计思路,充分继承了已有的基元叶型积叠准则,极大地缩短了计算时间。利用发展的反问题设计平台,完成了叶片的反问题设计。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反问题设计的转子叶片能较好地控制转子尖部激波结构,减小激波损失,提高效率,增大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915.
采用研制的基于新型IGBT拓扑电路的超音频直流脉冲TIG焊电源焊接0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并与常规直流TIG焊获得的接头进行对比.分别对各接头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接头的抗拉强度测试,焊缝金相显微组织与拉伸断口SEM照片观察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超音频脉冲TIG焊工艺的焊接接头,随着脉冲电流频率提高,焊缝的粗晶区变窄,晶粒逐渐细化,且焊缝中心细小等轴晶所占区域扩大;与常规直流TIG焊相比,30kHz的超音频直流脉冲TIG焊焊缝中心晶粒更细小,接头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分别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16.
本文提出Pr-Fe-B-Cu热压历程判据的计算式:f(T,ε)=T2211539.9lgε+18957488。判据认为:在变形温度≥1173K时,f(T,ε)>1,则热压磁体的其它峰强比较小,I(006)/I(105)≥0.60;I(006)/I(105)与变形量ε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I(006)/I(105)=0.983ε+0.465;分析了{105}成为主滑移系的原因。在T<1173K,f(T,ε)>1时,首次得到热压Pr-Fe-B-Cu的〔006〕织构,并讨论了〔006〕织构的形成原因。当f(T,ε)≤1,热压磁体均破断开裂,形成不完善的〔105〕织构。在热变形中,Pr2Fe14B均存在严重的点阵畸变、原子错位,热处理后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17.
918.
当前,统一测控设备执行卫星管理任务的任务量日益增加,装备的日常停机维护和指标测试与日益增加的任务量之间产生矛盾,这对高效率的自动化测试方法提出更多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轻量云的综合运管系统,分析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将自动化测试软件布设于综合运管系统上,提高了软件运行的可靠性。还提出了高密度任务状态下自动化测试策略,优化了自动化测试流程,实现了对航天测控装备指标快速自动化测试的功能。通过系统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值的测试,测试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19.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