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6篇
  免费   9583篇
  国内免费   2104篇
航空   18682篇
航天技术   1676篇
综合类   938篇
航天   2877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1192篇
  2018年   1361篇
  2017年   1292篇
  2016年   1345篇
  2015年   1293篇
  2014年   1192篇
  2013年   1184篇
  2012年   1117篇
  2011年   1110篇
  2010年   1121篇
  2009年   1141篇
  2008年   1008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425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398篇
  1990年   336篇
  1989年   353篇
  1988年   237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31.
Blind adaptive decision fusion for distributed dete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decision fusion in a distributed detection system. In this system, each detector makes a binary decision based on its own observation, and then communicates its binary decision to a fusion center. The objective of the fusion center is to optimally fuse the local decision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final error probability. To implement such an optimal fusion center,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each detector (i.e., its probabilities of false alarm and missed detection) as well as the a priori probabilities of the hypotheses must be known. Howev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se statistics may be unknown or may vary with time. We develop a recursive algorithm that approximates these unknown values on-line. We then use these approximations to adapt the fusion center. Our algorithm is based on an explicit analytic relation between the unknown probabilities and the joint probabilities of the local decision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ocal observations are conditionally independent, the estimates given by our algorithm are shown to be asymptotically unbiased and converge to their true values at the rate of O(1/k/sup 1/2/) in the rms error sense, where k is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algorithm is substantially more reliable than two existing (asymptotically biased) algorithms, and performs at least as well as those algorithms when they work.  相似文献   
332.
六喷管超音速引射器性能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锁芳  李立国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312-314,334-335
对某一定尺寸的六喷管超音速引射器进行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主次流压比P*p/P*s增加,引射系数及修正引射系数下降;当引射系数增加时,混合管动量修正系数Km下降,但主喷管流量系数μ变化不大。对上述工况进行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33.
罗五美 《飞行力学》1996,14(2):70-74
过去已进行过多个机种的自由飞模型大迎角特性试验,但均为单一项目的试验,现介绍了将获取放宽静稳定度特性和气动导数两个项目综合于一个自由飞模型飞行试验项目中的情况,用脉冲升降舵激发起模型的纵向短周期运动,用参数辩识方法获取气动导数,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为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4.
陈智民  冯允成 《航空学报》1988,9(8):359-365
 论述响应曲面法与仿真相结合的优化结构,着重讨论了一阶和二阶响应曲面的仿真拟合原理和寻优过程,从而可在仿真环境下给出最优决策参数。利用所开发的GASPRSM仿真优化软件,对飞机工厂生产计划安排进行了仿真运行,证明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35.
本文给出受迫谐振翼型的动失速工程估算方法。本方法基于凤洞试验,综合分析翼型动、稳态特性之间的差别与动、稳态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估算动、稳态特性之间差别的经验公式,修正稳态特性,得到相应的动态特性。用本方法计算了三种翼型不同动态条件(包括深失速和后掠)的动失速特性,并与测量和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336.
本文探讨了飞机低速颤振模型刚度模拟计算的一种方法。用此方法对某种型号飞机的后机身、平尾刚度进行设计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7.
本组系列论文(I)-(Ⅴ)从数学和认识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无穷观问题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确立了无穷观背景世界的三分法原则,指出了两种穷观相互排斥的局限性,形成了统一两种无穷于同一框架中的基本观点,并建立了一个统一实无限与潜无限于同一框架中的公理集合论系统APAS。  相似文献   
338.
华东地区围护结构节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京市的典型年逐时气象参数,对于该市的某一座高层建筑物,应用自编的逐时动态负荷模拟程序,输入围护结构(窗户、墙体和屋顶)相关的物理参数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地点及朝向等),计算围护结构冬季采暖期散热量及夏季制冷得热量。结果表明,采用双层塑窗代替单层塑窗,使用节能墙体代替传统墙体能够使得冬季围护结构传散热量减少51%,夏季围护结构总得热量减少46%。因此,这一结果为华东地区建筑节能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9.
金属载体上线天线阻抗与辐射特性的矩量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网格模拟金属载体表面,应用矩量法求出天线及载体网格上的电流分布,据此研究在该金属载体影响下的天线特性,在计算阻抗矩阵元素时,利用了非对称正弦偶极子辐射场的精确表达式,并采用了直接复数积分,简化了计算公式,本文给出了几种金属载体上线天线的阻抗与辐射特性的计算结果,它们与有关文献上的数据或实验结果一致,最后计算了一种舰船简单模型上两根线天线的远区辐射场及它们的自阻抗与互阻抗。  相似文献   
340.
电沉积CeO2/Zn纳米复合涂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纳米氧化铈颗粒加入镀锌液中进行复电沉积制得纳米复合涂层。通过失重法,ICP,SEM和XRD方法探讨了纳米氧化铈颗粒对电沉积锌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电沉积条件下,纳米复合涂层的耐蚀性明显提高,而微米复合涂层的耐蚀性只稍有改善;纳米复合涂层中氧化铈的含量高于微米复合涂层中的氧化铈含量。纳米氧化铈颗粒改变了锌涂层的表面组织形貌和晶体结构,从而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