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8篇
航空   361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以名义应力为参数量的细节疲劳额定值(Detail fatigue rating,DFR)法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的关键之一在于获取钉孔附近真实的名义应力,解析法难以分析复杂结构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不便于工程应用。本文参考了连接件及周边平衡载荷系的等效方法,提出了用于DFR法分析的有限元法名义应力的求解。编制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DFR法分析软件FEM-DFR,对MSC.Nastran输入输出文件进行后处理,自动完成DFR法疲劳寿命的相关计算。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有限元分析的DFR法算法合理,编制的FEM-DFR软件通用、有效。  相似文献   
452.
对噪声振动环境下的仪器电路板损伤进行了研究,以解释高噪声环境下某机箱电路板引脚断裂机理。应用噪声激励下激光测振技术、声传递试验方法、有限元分析动态响应分析技术,给出了元器件管脚动态应力分布,并根据S-N曲线对结构的寿命进行评估分析,理论分析所得出的失效模式及寿命时间和试验情况基本吻合。本文所探索的噪声激励下的电路板应力分析及寿命评估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力学环境造成的仪器损伤,拓展了仪器可靠性评估途径,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3.
LCCC电子封装结构的热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LCCC电子封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和工程算法开展电子封装结构在温循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和工程算法所预测的结构疲劳寿命一致性较好。所探索的有限元方法和工程估算方法在解决电子封装结构的热疲劳寿命问题时具有很好地推广性。  相似文献   
454.
基于SPH方法的三维液体晃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H方法对棱形液舱在外加激励作用下,不同充液比工况所对应的舱内液体晃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将其与实验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同时成功地模拟出液体晃动产生的波浪翻卷和破碎,进而验证了SPH方法在求解三维液体晃动问题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液舱的充液比及晃动周期对于液体的晃动特性及舱壁的压力有重要的影响,在大充液比情况下,迟滞特性所表现的双峰特征消失。  相似文献   
455.
基于骨架角点的双目图像模板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学形态学算子抽取图像的骨架 ,根据图像骨架角点进行模板匹配。提出一种有效的双目图像的匹配算法。其特点是计算量小 ,匹配速度高 ,适用于角点明显的图像。  相似文献   
456.
针对某型发动机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出现裂纹故障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对故障叶片进行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形貌检查、截面金相检查、材质分析及断口区域成分分析,并对叶冠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确定了叶片裂纹性质和产生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故障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叶冠工作面与非工作面裂纹为高周疲劳性质,导致叶片过早出现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耐磨块尖部进入叶冠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转角应力集中区;同时叶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载荷也加速了疲劳裂纹的产生.最后提出了控制焊接过程中耐磨块与叶冠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尺寸,避免耐磨块尖部进入转角区域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57.
极光卵形态提取是极光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强干扰背景下的紫外极光图像极光卵形态提取精度,目前仍是一个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U-net的方法,实现了对极光卵形态的高精度提取.在Polar卫星紫外极光观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已有算法精度更高,对完整型极光卵和缺口型极光卵图像均能得到更加精确的提取结果,特别是针对强日辉干扰、灰度不均匀和对比度低情况下的紫外极光图像时,该方法显示了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58.
结合目标-导弹的运动特性,运用逆系统方法与制导原理,设计了导弹质心运动的Euler动力学系统跟踪控制器。在控制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目标飞行状态、控制律、制导律、解耦性及抗干扰性这几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弹体坐标系下导弹的外力矩实施控制,实现偏转角速度对动态目标的渐近跟踪控制。通过仿真验证,说明了控制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9.
The performance of an optimized aerodynamic shape is further improved by a second-step optimization using the design knowledge discovered by a data mining technique based on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 in the present study. Data generated in the first-step optimization by using evolution algorithms is saved as the source data, among which the superior data with improved objectives and maintained constraints is chosen. Only the geometry components of the superior data are picked out and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snapshots of POD. Geo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ior data illustrated by POD bases are the design knowledge, by which the second-step optimization can be rapidly achieve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by redesigning a transonic compressor rotor blade, NASA Rotor 37, in the study to maximize the peak adiabatic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and mass flow rate.Firstly, the blade is redesigned by using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by 1.29%. Then, the second-step optimization i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design knowledge, and a 0.25% gain on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addressed in detail, demonstrating that geometry variations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pattern and strength of the shock wave in the blade passage. The former reduces the separation loss,while the latter reduces the shock loss, and both favor an increase of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460.
张军徽  佟安  武娜  刘应华 《航空学报》2019,40(11):223135-223135
太阳帆航天器在绕地轨道中将会周期性地进出地球阴影,经历热环境的剧烈变化,在热辐射冲击作用下,太阳帆这种大柔性空间结构的热致响应值得研究。以方形有桅杆式太阳帆为研究对象,考虑热辐射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太阳帆的热-结构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太阳帆桅杆-薄膜结构热诱发振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太阳帆由地球阴影区进入光照区将会发生明显的热诱发振动;随着热流入射角的增大,太阳帆桅杆截面的摄动温度减小,热诱发振动减弱,频率不变;太阳帆桅杆刚度的增大有利于抑制结构热诱发振动的发生;帆膜预应力将会影响太阳帆的热诱发振动,随着桅杆轴力增大,热诱发振动的振幅增大,频率减小,当轴力增大至一定程度,太阳帆的热诱发振动将会发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