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4篇
航空   256篇
航天技术   142篇
综合类   83篇
航天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01.
介绍了聚二醇类淬火介质CH-202的合成、主要性能及冷却机理,并简单介绍了该介质在航空铝与钢制零件淬火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2.
In this work, the Nb–14Si–24Ti–10Cr–2Al–2Hf–0.1Y alloy(at.%) was processed by the liquid–metal-cooled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DS) at 1750 C with withdrawal rates of 1.2, 6,18 mm/min and post heat treatment(HT) at 1450 C for 10 h.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and heat treat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alloy mainly consists of petaloid Nbss+ Nb5Si3eutectics and Ti-rich Nbss+ Nb5Si3+ Cr2Nb eutectics. With the increase of withdrawal rate, the primary Nb5Si3is eliminated, Nbss+ Nb5Si3eutectic cells turn roun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structure refinement and Nbss+ Nb5Si3+ Cr2Nb eutectics turn to a river-like morphology. After heat treatment,Nbss+ Nb5Si3+ Cr2Nb eutectics disappeared and petaloid Nbss+ Nb5Si3eutectics turn to a specific fiber-mesh structure gradually, which is promoted by higher withdrawal rates. Furthermore,both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r2Nb and the content of Cr in Nbssof Nbss+ Nb5Si3eutectics change regul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ithdrawal rate and heat treatment at 1450 C for 10 h.  相似文献   
603.
(TiCp+ TiBw)/Ti-6Al-4V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PTMCs)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aviation and nuclear field. However, it is a typical difficult-to-cut material due to high hardness of the reinforcements, high strength and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i-6Al-4V alloy matrix. Grinding experiments with vitrified CBN wheel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comparatively the grinding performance of PTMCs and Ti-6Al-4V alloy. Grinding force and force ratios, specific grinding energy, grinding temperature, surface roughness, ground surface appearanc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grinding force and the force ratios of PTMCs are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i-6Al-4V alloy. Low depth of cut and high workpiece speed are generally beneficial to achieve the precision ground surface for PTMCs. The hard reinforcements of PTMCs are mainly removed in the ductile mode during grinding. However, the removal phenomenon of the reinforcements due to brittle fracture still exist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lower specific grinding energy and grinding temperature of PTMCs than Ti-6Al-4V alloy.  相似文献   
604.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复杂,试飞科目和架次繁多,为提高试飞效率,结合试飞是一个重要途径。深入研究了指点信标系统和FAA咨询通告(AC)对于指点信标建议的试飞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试飞方案——从飞机正常着陆中获取需要的参数作为指点信标符合性分析,相比于独立的指点信标试飞,这样不仅获得的数据量大,试飞效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605.
    
针对基于加速模型参数不变、基于统计方法及基于试验观察3种常见的失效机理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发现3种方法均需要加速试验数据来对失效机理一致性进行检验,不能事先为加速试验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失效机理一致性检验方法,该方法可用预试验数据进行失效机理一致性检验,为加速试验制定最高应力台阶提供理论指导;结合某型光电编码器预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实例验证,得出175℃附近为失效机理变化点,并与基于统计的方法进行对比;最后,对产品进行失效机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分析(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06.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等特点,综述了碳纳米管在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7.
基于研究鸟撞现象对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的目的,进行单级压气机的气动设计,分析了主要设计参数,并以此为基础,以原型转子叶片为模型进行鸟撞模拟,建立鸟撞损伤叶片模型。在周向上改变损伤叶片的数量生成不同的计算模型,进行全环的数值模拟,考察不同受损叶片数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流场细节,总结受损转子气动特性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受损叶片数量分别为1、2、3的压气机转子在设计转速下,气动性能和稳定性都有明显的下降,主要表现为最大效率工况的效率分别减小了1.37%、2.55%、3.57%,压比分别减小了0.19%、0.29%、0.40%,稳定工作的流量范围减小,稳定裕度分别相对减小了14.33%、25.69%、31.97%。  相似文献   
608.
针对配装S弯进气道的发动机在开展台架吞水试验方案设计中缺少输入条件的问题,模拟重建了F-35飞机的S弯进气 道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手段获取了S弯进气道吞水后进气道出口水滴分布图谱。根据工作包线相近的某全尺寸进气道/发动机地 面联合试验结果对所采用的仿真方法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仿真与试验获得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仿真方 法可靠。开展了吞入喷射装置产生的液态水、吞入雨天空气中的液态水2种条件下的进气道吞水仿真,结果表明:S弯进气道吞水 后,在进气道出口形成的水滴分布不同于之前开展的发动机台架吞水试验中所采用的喷水方案,水滴粒子在进气道出口左上角区 域较为集中而不是正下方,在进气道入口前喷水产生的水滴分布图谱比真实雨天工作条件更为恶劣。建议在开展发动机台架吞 水试验前,通过数值仿真或试验测量获取配装进气道后发动机进口的真实水滴分布,以此为输入条件开展喷水方案设计,以便更 好地考核发动机吞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