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航空   1460篇
航天技术   199篇
综合类   92篇
航天   4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针对飞翼布局飞行器,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 RANS)计算流场,使用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了同时考虑起飞性能和巡航性能的多点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将飞翼的平面形状、剖面形状及扭转角同时作为设计变量(共58个设计变量),将提高起飞时的升力系数和提高巡航升阻比为设计目标,以起飞状态和巡航状态的力矩系数作为气动约束,并以飞翼平面面积不减和剖面厚度不减作为几何约束。通过采用基于Kriging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以较小的计算花费得到了较好的Perato前沿。取Pareto前沿中一个最优解与基准外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外形的性能较基准外形的气动性能得到全面大幅提高且所有约束得到严格满足。  相似文献   
982.
研究分析了几种典型单机动目标模型的建模方法,针对现有单机动目标模型中机动参数需要先验假设,并且不能随目标机动情况的改变而自适应调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速度预估计模型(Acceleration Pre-estimation Model,APM)。该模型首先用位置量测对机动加速度进行预估计;然后,将加速度估计值作为系统的输入控制项建模;将估计误差看做系统的机动控制项,并作为系统的相关噪声建模。由于APM模型中,加速度机动参数是通过位置量测实时估计得到的,不需要先验假设。与现有单机动目标模型相比,该模型的自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83.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在低气压环境下使用时, 可能因为漏气而出现失效问 题,分析了加速度计表头在真空状态下会出现的振荡现象,提出了可以在系统内增加电 阻尼环节来应对该问题,电阻尼环节由加速度计伺服电路中增加的内环路来实现,内环 路中的微分环节可以等效为系统的阻尼项。进而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和具体硬件实现后 的动态比较测试,验证了电阻尼设计的可行性,证明该方法确实能够有效提高仪表的可 靠性。  相似文献   
984.
曾飞  宋玉琴 《推进技术》2020,41(8):1797-1806
涡轮叶片表面的颗粒沉积会影响其气动性能和冷却效率,因此很有必要开展颗粒在流道内的运动、温度及其在涡轮叶片表面的撞击特性研究。基于离散相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了涡轮流道内的燃气流动以及不同粒径颗粒在涡轮流道内的运动轨迹与沿程温度变化,并获得了颗粒与涡轮叶片的撞击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由1μm增加至200μm,颗粒在涡轮流道内的随流性变差,颗粒在流道内的撞击、反弹现象加剧,这促使颗粒在流道内的运动路程整体呈上升趋势;颗粒粒径的增大还会导致颗粒散热能力下降,促使颗粒的沿程温降逐渐降低;同时,颗粒粒径的增大会导致颗粒在导叶片表面的撞击系数上升,而动叶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985.
辛明原  宋俊玲  饶伟  洪延姬  姜雅晶 《推进技术》2020,41(10):2332-2340
光谱组合对多光谱重建技术的重建结果有很大影响,不合理的光谱组合会降低光谱测量的有效性,加大重建误差。为了从海量的光谱数据库中选出适用于被测流场参数范围的最优光谱组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光谱选择方法,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了测量信号无噪声和存在噪声时,光谱数量与重建结果的关系。研究发现最优光谱组合的线性相关指数小于0.01时,该组合存在光谱的冗余。保证测量有效性的同时光谱数量最少的光谱组合为线性相关指数不小于0.01的最优光谱组合。测量存在噪声时,光谱数量越多,噪声的抑制效果越好,重建结果精度更高。通过重复测量法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影响,用最少数量的光谱实现更多光谱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986.
不同维度缩放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总体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完全耦合和迭代耦合方法的实现途径及两种方法的差异,针对涡扇发动机,建立了风扇部件的二维仿真模型,发展了基于完全耦合和迭代耦合两种维度缩放方法的发动机多维度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在仿真结果、计算速度及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比了基于部件通用特性图的发动机零维仿真模型与多维度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完全耦合方法进行维度缩放时,需要结合部件二维仿真模型对边界条件的要求调整迭代变量,同时需使用发动机零维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多维度仿真模型中迭代变量的迭代初值,才能保证模型的收敛性;采用迭代耦合方法进行维度缩放时只涉及部件二维仿真模型与发动机零维仿真模型之间的参数传递控制,更容易实现。在计算均收敛的情况下,基于完全耦合方法与迭代耦合方法的发动机模型的计算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计算速度更快。与基准模型相比,基于部件通用特性图的发动机零维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的推力最大误差大于8.34%,而多维度仿真模型的推力和耗油率的误差均小于3%,多维度仿真模型可更准确地预估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987.
基于Bi-LSTM 的无人机轨迹预测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轨迹预测模型存在模型简化较大、考虑因素较少等问题。结合飞行轨迹连续性、时序性、交互性 的特点,提出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轨迹预测模型,将入侵者的位置、姿态和两机的相对 信息同时作为轨迹预测模型的输入,更加符合真实轨迹变化规律;对建立的基于 Bi-LSTM 的轨迹预测模型采 用综合考虑动量和速度的自适应调整学习步长的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并与基于 Elman神经网络的轨迹预测模 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基于 Elman神经网络的轨迹预测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在不同方向预测200 个点的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4m,三维预测效果更优,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轨迹预测。  相似文献   
988.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d analyzes a high-fidelity nonlinear time-periodic dynamic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te observer for flapping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a novel tailless Flapping Wing Micro Air Vehicle(FWMAV), named NPU-Tinybird. Firstly, a complete modeling of NPU-Tinybird is determined, including the aerodynamic model based on the quasi-steady method,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model about the mechanism of flapping and attitude control,combined with the single rigid body dynamic mod...  相似文献   
989.
为了解超燃冲压发动机引导点火过程中燃烧流场截面参数分布特征和传播规律,利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氢气引导煤油燃烧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在约200ms的引导燃烧过程中,激光吸收光谱层析测量系统对流场截面温度二维分布进行了全程的测量,时间分辨率为1ms.对于测量结果,重点分析了氢气加注、上壁面煤油加注和下壁面煤油加注三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990.
基于高纬度芬兰Mäntsälä地区近两个太阳活动周期(1999—2017年)天然气传输管道的地磁感应电流(GIC,IGIC)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GIC扰动的分布特征以及强GIC扰动与磁暴和地磁亚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95.83%时间段的GIC强度分布在0~1A之间.定义:若某个时间段|IGIC|max> 1A,则认为发生GIC扰动;|IGIC|max>10A,则认为发生强GIC扰动事件.GIC扰动在磁地方时夜侧附近发生的概率最高,这主要与地磁亚暴发生期间电离层电流最剧烈的变化发生在磁地方时夜侧附近有关;强GIC扰动经常爆发式出现,且都发生在磁暴期间,但大多数磁暴并不伴随强GIC扰动事件发生.磁暴急始驱动的强GIC扰动事件较少,由磁层压缩引起地磁场突然增强驱动的强GIC扰动事件持续时间较短;强GIC扰动事件主要发生在磁暴主相和恢复相,由环电流变化驱动的强GIC扰动事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