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6篇 |
免费 | 333篇 |
国内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04篇 |
航天技术 | 168篇 |
综合类 | 97篇 |
航天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332.
为了满足智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高温、高振动、高冲击的苛刻工作要求,采用MEMS(Micro-elect ro-mechanical-syst em,微机电系统)薄膜技术制作了发动机涡轮叶片原位集成高温温度传感器,并进行了高温下的温度试验和振动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电阻传感器温度的线性良好,可以实现在高温环境下的温度控制;叶片原位温度传感器及其连线系统可以在规定的苛刻的振动与冲击试验指标下安全、可靠地工作,振动与冲击之后连接特性没有变化。将该原位集成传感器应用在涡轮叶片表面,不仅可以原位测量800℃的环境温度,而且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承受40g的振动和100g的冲力。 相似文献
333.
334.
335.
为了分析新建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系统试验设备动态控制特性,研究各子系统关联耦合性,开展了系统建模和仿真研究。采用相似理论和部件级建模方法针对进排气关键调节阀、液压伺服系统和管道容腔等进行了数学建模研究,建立了相应设备特性模型,设计了双闭环进排气压力自动控制结构。在对实际控制系统功能性分解基础上,构建了飞行环境模拟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并在数字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压力动态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子系统压力动态建立过程与真实高空模拟试验过程趋势一致,能够反映真实系统的压力动态过程,证明了系统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利用仿真方法模拟了发动机流量变化对各控制子系统的影响,稳压腔压力最大偏差为4.5kPa,发动机进气压力最大偏差为3.4kPa,排气压力最大偏差为1.5kPa,验证了飞行环境模拟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36.
可调进口导叶和叶片角向缝处理机匣都能扩大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为了分析同时采用这两种措施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在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上对不同导叶弯角下实壁机匣和叶片角向缝机匣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测试。同时,对导叶弯角为+10°的每一种机匣结构和导叶0°的实壁机匣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相对于导叶0°的实壁机匣,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导叶正弯角结合叶片角向缝机匣处理结构能更好地扩大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对转子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导叶正预旋能抑制叶背气流的分离,提高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但仍然没有改变转子叶尖部诱发失速的流动现象,而叶片角向缝主要是通过对叶顶气流的抽吸作用抑制了间隙泄漏流达到扩稳效果,因此耦合时能独立发挥各自的扩稳作用,从而能获得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更大的稳定工作范围的提升。 相似文献
337.
338.
依据经典的磁探仪应召搜潜方法,以某型反潜巡逻机为背景,建立了反潜巡逻机利用磁探仪执行平行航线、扩展矩形和螺旋形搜潜模型.对3种方法的搜潜概率进行分析,仿真了相同潜艇运动模型条件下,潜艇初始位置散布、初始距离、潜艇经济航速和海洋环境磁噪声对搜潜概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螺旋形搜潜效能最高;潜艇只进行航速机动时... 相似文献
339.
针对反舰导弹在一次攻击时未搜索到目标或搜索到目标后受电子干扰等因素,导致丢失目标而失去攻击机会的问题,通过分析反舰导弹的目标搜索过程,从充分利用剩余航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8字形二次攻击目标搜索的问题,研究了采取该方式搜索的效能影响因素,构建了8字形二次攻击搜索效能评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论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对研究反舰导弹二次攻击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0.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用途广泛、市场巨大,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大型军民用运输机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其性能与适航要求更高、经济性与环保性更好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其多继承少创新,共用核心机系列化和军民融合的发展途径.针对中国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提出了需要突破的总体设计、稳定性、高压高效叶轮机、高性能燃烧室、先进空气系统等通用技术和适航、大尺寸弯掠风扇叶片、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低噪声设计、低污染燃烧室、反推力装置等特有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