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9篇 |
免费 | 404篇 |
国内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79篇 |
航天技术 | 203篇 |
综合类 | 121篇 |
航天 | 3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21.
322.
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严格成像视场匹配要求的光学对地遥感星座.经过在轨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文章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入轨后在轨测试的性能评估结果,对该星座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了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323.
324.
为了分析新建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系统试验设备动态控制特性,研究各子系统关联耦合性,开展了系统建模和仿真研究。采用相似理论和部件级建模方法针对进排气关键调节阀、液压伺服系统和管道容腔等进行了数学建模研究,建立了相应设备特性模型,设计了双闭环进排气压力自动控制结构。在对实际控制系统功能性分解基础上,构建了飞行环境模拟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并在数字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压力动态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子系统压力动态建立过程与真实高空模拟试验过程趋势一致,能够反映真实系统的压力动态过程,证明了系统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利用仿真方法模拟了发动机流量变化对各控制子系统的影响,稳压腔压力最大偏差为4.5kPa,发动机进气压力最大偏差为3.4kPa,排气压力最大偏差为1.5kPa,验证了飞行环境模拟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25.
可调进口导叶和叶片角向缝处理机匣都能扩大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为了分析同时采用这两种措施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在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上对不同导叶弯角下实壁机匣和叶片角向缝机匣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测试。同时,对导叶弯角为+10°的每一种机匣结构和导叶0°的实壁机匣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相对于导叶0°的实壁机匣,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导叶正弯角结合叶片角向缝机匣处理结构能更好地扩大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对转子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导叶正预旋能抑制叶背气流的分离,提高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但仍然没有改变转子叶尖部诱发失速的流动现象,而叶片角向缝主要是通过对叶顶气流的抽吸作用抑制了间隙泄漏流达到扩稳效果,因此耦合时能独立发挥各自的扩稳作用,从而能获得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更大的稳定工作范围的提升。 相似文献
326.
对柴油机螺旋气道结构参数进行了流动特性敏感分析.采用数值模拟与测试结合的方法,对柴油机进气道最小截面的不同修改方案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升程下气道性能影响因素与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小气门升程时,气道性能由气门开启面积决定;中大气门升程时,气道最小截面积是影响气道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之一,在螺旋进气道修正设计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与原气道对比,适当增加气道螺旋段外侧面积,可以提高平均涡流比;适当增加气道螺旋段内侧面积,可以提高平均流量系数. 相似文献
327.
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格式进行直接数值模拟,既得到了对流马赫数为1.2的混合层中线性发展之后的λ涡、发卡涡和涡的破碎,还得到了破碎后发展的多模态主导下的分层涡结构,以及对应动量厚度饱和下的涡结构.其流动结构的发展显示了混合层在自由空间充分发展能力的有限性.此外捕捉和显示了混合层中自然发展起来的外缘激波、对旋激波和单涡激波,激波主要是由于涡结构的高速旋转造成的相对超声速、低压区和逆压梯度区而产生的.激波的存在抑制了混合层从主流吸取质量和动量,也抑制了混合层内部流质混合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328.
329.
330.
In_xGa_(1-x)As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可以通过调节In和Ga的组分来改变材料的带隙宽度Eg。该材料自进入多结空间太阳电池领域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In_xGa_(1-x)As材料有望成为未来多结空间太阳电池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InGaAs材料的生长工艺及其在多结空间太阳电池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现状,同时讨论了材料的外延生长工艺以获得高质量含InGaAs材料的多结太阳电池。此外,介绍了近年来InGaAs材料在高效多结空间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抗辐照性能进行了简述。大量研究表明:InGaAs材料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多结空间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提升卫星有效载荷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