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航空   738篇
航天技术   256篇
综合类   172篇
航天   3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High-speed axial piston pumps are hydraulic power supplies for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s(EHAs). The efficiency of a pump directly affects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an EHA,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phenomena occurring in the cylinder/valve plate interface is essential to investigate energy dissip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splined shaft bending rigidity on the cylinder tilt behaviour in an EHA pump need to be considered, because the deflection and radial expansion of a steel shaft rotating at a high speed can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cylinder tilt behaviour by establishing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lined shaft deflection, the cylinder tilt angle, and the tilt azimuth angle. The moments exerted by the splined shaft are included in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the cylinder. The effects of solid and hollow splined shafts equipped in an EHA pump prototype are compared at variable speeds of 5000–10,000 r/min. With a weight saving of 29.7%, the hollow shaft is experimentally found to have almost no influence on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but to reduce the mechanical efficiency by 0.6–2.4%. The results agree with the trivial differences of the simulated central gap height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wo shafts and the enlargement of the simulated tilt angles by the hollow shaft. The findings could guide designs of the cylinder/valve plate interface and the splined shaft to improve both the efficiency and power density of an EHA pump.  相似文献   
882.
针对传统火箭上升段制导与姿态控制系统分离设计无法最大程度优化控制精度、控制量需求等系统整体控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凸优化的滚动时域制导控制一体化(IGC)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反映质心运动和绕质心运动耦合关系的IGC模型并对其进行反馈线性化获得面向控制的线性模型。然后考虑控制约束,将上升段IGC问题建模为最优控制问题,基于凸优化理论设计滚动时域控制器。该方法基于滚动时域控制(RHC)策略中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的思想,可以及时弥补模型误差和外部干扰等造成的不确定性;同时利用凸优化算法计算复杂度低、求解简单的优势,有效解决了含控制约束的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值仿真校验了该滚动时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并且仿真结果表明,火箭上升段IGC设计比传统分离设计制导精度更高、控制量需求更小且姿态变化更加平缓。  相似文献   
883.
周敏  周凤岐  周军  郭建国 《宇航学报》2022,43(3):271-281
基于变质心附加惯量消旋、质量矩姿控、操稳性能调控三种控制模式对变质心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变质心高速飞行器所面临的动力学建模、制导控制、执行机构设计研制和系统仿真评估四方面的关键控制问题.最后,对变质心高速飞行器发展趋势和未来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4.
    
针对具有压电陶瓷自敏执行机构的挠性航天器,基于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姿态机动主动振动控制器.首先,验证了在执行机构与敏感器同位安装时,挠性航天器系统的近似严格正实性;然后,设计了挠性航天器的直接自适应姿态机动主动振动控制器,使得航天器输出渐近跟踪具有理想控制性能的参考模型输出;最后,在多组仿真条件下进行了挠性航天器直接自适应姿态机动控制数值仿真.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天器惯量和挠性附件模态的不确定性具有强鲁棒性,能够实现对多阶模态的同时控制,对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机动主动振动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85.
祝敏  张辉  雷震 《火箭推进》2013,(5):98-102
介绍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设计方案,并以NI-cRIO产品为载体,详细描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硬件和软件架构,具体给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硬件选型。系统在发动机试验中的成功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6.
对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用电爆管的主要特性及参数进行介绍,通过一系列摸底试验,逐步完善出一套电爆管验收方法,并结合进几次批产验收经验,提出后续批产验收建议。  相似文献   
887.
利用无限插值法生成结构化动网格,耦合求解欧拉方程与结构方程,分别模拟了二维带操纵面翼型以及三维NASP机翼周围跨音速流动。对二维带操纵面翼型嗡鸣发生时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操纵面上的激波后会产生巨大的分离区,且分离区的变化过程滞后于激波变化过程,认为缝隙的存在对嗡鸣发生有促进作用;对三维NASP机翼的研究发现操纵面质量比的增加可以延缓嗡鸣发展。  相似文献   
888.
非平稳风速模型将实测风速记录分解为时变平均风与平稳脉动风的叠加。研究提出利用脉动风平稳度指标确定时变平均风的方法,定义不同时距摩阻速度的比值为脉动风平稳度指标,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最优时变平均风应使脉动风在满足平稳性要求的同时平稳度指标最大。应用于实测10分钟550组台风及3300组季风数据表明该提取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89.
为了实现无人机系统的飞行操纵和机载任务设备控制,设计了数据通信系统。介绍了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组成,并对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按照基本功能单元,对系统软硬件进行了模块化、组合化设计。飞行试验表明该设计达到了系统技术指标要求,满足系统对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性要求。  相似文献   
890.
利用沉淀预处理在基底上生长晶种的方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水热生长出分布均匀、与基底结合牢固、具有较高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氧性能的ZnO纳米棒。用电助光沉积的方法将电催化剂Ni-Bi与ZnO复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ZnO/Ni-Bi复合光阳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ZnO/Ni-Bi复合光阳极的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对不同的复合方式、复合时间以及热处理对复合结构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复合Ni-Bi后,ZnO的性能获得了最高40%的提升。光阳极表面沉积的Ni-Bi分离电子空穴抑制其复合,有效地利用了ZnO产生的光生空穴,将水氧化形成氧气,从而显著提高了光照条件下ZnO催化氧化水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