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航空   569篇
航天技术   254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2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某型发动机新件涡轮叶片叶冠掉块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排除某型发动机新件涡轮叶片叶冠掉块故障,对故障件进行尺寸检测、加工制造工艺复查、断口分析、结构和强度分析等,认为:引发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叶冠转接R不圆滑、存在尖角,造成应力集中;而相邻原机件叶片弦宽尺寸超差,锯齿形工作接触面积小,以及非工作面局部碰磨,是引发故障的次要因素。采取并验证了有针对性的排故措施。  相似文献   
42.
凹腔火焰稳定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猛  王振国 《航空学报》2006,27(4):556-560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实验中,模拟马赫数1.92、静温509K、静压86.6kPa来流,采用等截面燃烧室构型,利用推力测量系统对不同结构尺寸的开式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冷流阻力和热试阻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深度分别为10,15,20mm,长深比4~10,后壁倾斜角18°~60°的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冷流阻力比较,实验表明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冷流阻力与凹腔深度成正比;也与凹腔长深比成正比;并随后壁倾斜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30°~60°范围内应存在一个角度使得冷流阻力最小。实验还以氢气为燃料,利用火花塞点火器进行点火,在燃烧模态下对不同喷注位置、不同当量比时的凹腔火焰稳定器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凹腔火焰稳定器的热试阻力比冷流阻力小,且受燃料喷注方式的影响较大;在实际超燃冲压发动机工况下,凹腔火焰稳定器的阻力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小,并最终会表现为正推力。  相似文献   
43.
基于重复控制技术的单相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穆新华  葛红娟 《航空学报》2005,26(4):482-485
针对航空静止变流器带非线性负载造成的输出电压波形畸变问题,分析了采用重复控制技术的单相静止变流器控制模型和补偿器的数学表达形式。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的频域设计方法。通过单相500VA/400Hz静止变流器的原理样机实验,其结果表明此分析设计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同时也验证了采用重复控制技术解决航空静止变流器带非线性负载时的输出波形畸变问题是行之有效的。从而为三相大功率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Micro-X概念验证机热防护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国外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美国下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Micro—X概念验证机的热防护材料及设计。  相似文献   
45.
对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运用一种非概率-区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基于区间数学和1阶泰勒展开理论的区间分析方法将非确定参数支承刚度和连接结构刚度视为区间向量,运用泰勒展开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公式.区间分析方法降低了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对不确定参数信息的过分要求,为解决含有非确定参数的转子系统动力特性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应用区间泰勒展开法和概率方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结果.当参数非确定性小于20%时,计算得到的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区间上下界与真实值区间上下界误差小于2.2%.建立了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装置,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同心筒式发射装置附加弹射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同心筒式发射装置发射导弹时,弹底会受到附加弹射力的作用,其值主要取决于排气狭缝宽度、增力装置、导流锥等因素.利用动量方程积分形式推导出附加弹射力的理论公式,分析各种因素对附加弹射力的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筒底所承受冲击力与弹底所受的附加弹射力呈正相关;减小内外筒间缝隙可提高弹底所受的附加弹射力;加导流锥能降低筒底所受的冲击力.导流锥母线越光滑,筒底所受到的冲击力就越小;增加导流锥后,燃气流动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与无导流锥时所需的时间近似于相等.   相似文献   
47.
用热压罐法制备了单向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 T700/5429)复合材料层压板.在45、85℃水浴的湿热环境下,对层压板进行了90 d的浸泡,测试了浸泡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吸湿率、弯曲和面内压缩强度.结果表明:浸泡90 d后树脂基体未出现新的吸收峰;其吸湿率变化是扩散行为并可用菲克扩散定律描述;其弯曲和面内压缩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即分形的,其中弯曲强度变化的分形维数45℃时为1.10、85℃时为1.07,面内压缩强度变化的分形维数45℃时为1.04、85℃时为1.05,说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面内压缩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8.
采用一维定常计算方法,考虑各种部件效率的影响,在双燃烧室发动机总增压比为32,涡轮前总温为1900K时,与高温升燃烧室涡轮前总温为2400K时进行了总体性能对比,并指出了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2个燃烧室的热量分配方法.结果表明:温升同为1463K时,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比双燃烧室发动机单位推力高2.7%,耗油率低3.8%.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更有利克服超声速下的冲压损失, Ma大于1.5之后,增力比大于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   相似文献   
49.
A simplifie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micro-crack nucleation and growth to some predefined dimension (approximately 0.38mm) on the throat surface of a Ni-base powder metallurgy (PM) specimen.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cro-crack initiation was based on the Tanaka-Mura micro-crack initiation models,where individual grains of the mesoscopic model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Voronoi tessellation.Four improvements were made in the model.(1) Considering crack initiation along with 12 principal slip systems on octahedral slip planes of face centered cubic (FCC) crystal in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s.(2)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condary phase precipitate due to impinging slip and dislocation pileup.(3) The Tanaka-Mura theory of fatigue-crack-initiation from notches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rack initiation from another crack tip.(4) The coalescence of random initiated micro-cracks was simulated once they inters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macro-crack was finally formed.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verifi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for treating fatigue-crack-initiation life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was preliminari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50.
以民机典型机身段客舱下部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坠撞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进行了结构能量吸收特性分析。基于吸能结构思想,以降低传递到客舱地板的加速度载荷为设计目标,提出了一种民用飞机客舱地板下部结构吸能设计方法。设计制造了全尺寸的吸能结构试件,并进行了垂直坠撞试验。为评估坠撞分析与试验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能量吸收特性评估方法。首先对预试验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对分析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坠撞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表明,乘员质心处的平均加速度响应峰值误差为16.44%,最大平均反弹速度误差为10.53%,修正后模型的总体刚度与实际结构一致,分析获得的结构总体变形模式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能量吸收时间和加速度峰值出现的时间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大,表明结构连接失效等结构建模细节对计算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