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315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68篇
航天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21.
使用DP83640 IEEE 1588精密时间协议(PTP)收发芯片设计实现了一款秒脉冲精密移相器,它能与外部的标准秒脉冲(1 PPS)进行同步并进行精密相位微调,可应用于高精度相位微跃器。秒脉冲移相器采用DP83640芯片进行级联实现秒脉冲精密移相:利用ARM微处理器控制第二级DP83640实现与外部标准秒脉冲的相位粗调,控制第一级DP83640实现相位微调。相位调整时将外部输入的相位偏移量换算为8 ns整周期倍数的相位粗调值,以及不同时间长度档位的相位微调值,分别写入第二级和第一级DP83640共同实现高精度相位微跃。由于硬件电路特性和器件综合噪声的影响,经测试平均相位微跃准确度可以达到0.1 fs。  相似文献   
522.
Numer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and potential of several active rotors for reducing low-frequency in-plane thickness noise generated by rotating blades. A numerical method coupling the blade element theory, prescribed wake model and Fowcs Williams-Hawkings(FW-H)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rotor noise predic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excitation force on the blade tip can generate anti-noise that to partly cancel the in-plane thickness noise with an appropriate ...  相似文献   
523.
飞机起落架用钢贝氏体组织的屈强比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大明  康沫狂 《航空学报》1993,14(8):377-382
本文根据强度设计规范要求和试验结果,指出飞机起落架用钢在满足屈强比σ_(0.2)/0_h>0.67的条件下,以适当降低该值更为行利。对40CrMnSiMoVA钢的研究证实,σ_(0.2)和σ_(0.2)/σ_h值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并非恒值。贝氏体组织较低的σ_(0.2)/σ_h值使其发生循环硬化,从而减轻钢的缺口敏感性并延长其疲劳裂纹形成寿命,同时具有更为明显的超载延寿效果。  相似文献   
524.
某无人驾驶飞机的半实物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居忠  康风举 《航空学报》1997,18(2):157-162
在以VAXlab 计算机为主机的小型通用动力学半实物仿真系统上对无人驾驶飞机的运动进行了半实物实时仿真。讨论了无人驾驶飞机运动的仿真模型和实时积分算法, 给出了气动系数的实时插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 该仿真系统结构合理可靠, 并且容易编程, 采用的运动模型和仿真算法也完全满足仿真要求, 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25.
采用B夹层天线罩结构,利用四端口网络分析法,为一款工作在Ka波、K波和Ku波段内的"动中通"(动卫星通信系统)通讯系统设计了专用低插损、多频段天线罩壁。分析了不同极化,不同入射角下,天线罩壁的传输系数、反射系数和插入相移。结果表明:在0~40°的入射角范围内,Ka波段内的功率传输系数优于95.0%,K波和Ku波段内的功率传输系数优于88.8%,功率反射系数都小于6.3%,且垂直极化与水平极化之间的插入相位延迟的差异极小。  相似文献   
526.
组合体航天器在姿态机动过程中的各单体卫星承受的控制力是不均匀的,局部控制力过大将会导致组合链接断裂而失效。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组合体航天器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对内力、内力矩与整星姿态、控制力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仿真了极端情况下的内力矩分布,其大小可能超过常用对接机构的力矩承受范围;采用粒子群算(PSO)法对控制合力矩进行优化分配,通过预设初值和继承初值来加快PSO算法的收敛速度,实时调整各星控制力矩分配比例,减小星间相互作用力,实现组合体航天器的智能协同控制,保证组合体航天器的连接铰不因受力过大而损坏。算法仿真和Adams软件验证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相互作用模型可准确计算出星间相互作用力,提出的智能协同姿控算法可显著降低姿控过程中的星间内力,确保组合体航天器的安全。  相似文献   
527.
孟繁卿  田康生 《宇航学报》2020,41(4):419-428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利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经典控制律中倾侧角对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过程约束的影响。在平衡滑翔条件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过程约束与倾侧角之间的解析式。仿真结果表明,理论推导的解析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解析解可以表征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过程约束的变化规律。初始速度相同时,倾侧角越大,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热流密度下降越快,动压和过载越大。在跳跃滑翔条件下,初始速度相同时,倾侧角越大,飞行速度下降越快,飞行高度和过程约束的波动变化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528.
滚转运动对乘波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波飞行器运动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是高超声速飞行中的重要物理问题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乘波飞行器在固定迎角下绕其对称轴强迫滚转运动这一过程。比较了在不同频率和滚转角下乘波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计算格式采用AUSM类格式中最新的AUSM+up格式。计算结果表明:AUSM+up能很好地模拟飞行器滚转运动这一非定常过程;滚转运动时,所设计的乘波飞行器能使高压气体很好地附着在乘波飞行器下表面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气动特性;当频率较大时,乘波飞行器由于角速度的诱导作用会导致升力出现迟滞现象;做滚转运动时,滚转力矩小于零,产生正阻尼,乘波飞行器不会产生“摇滚”运动。  相似文献   
529.
通过风洞测压和水洞流动显示实验,研究了不同直径的扰动体尾迹下圆柱的流动结构和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当扰动体和圆柱串列布置时,流动呈现出两种流动模式:空穴流动和尾流撞击模式。当圆柱处于空穴流动模式时,其阻力可以大幅度降低。当扰动体直径为圆柱直径1/2时,圆柱阻力最大降低98%。综合绕流结构和圆柱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指出阻力减小的原因主要是扰动体对圆柱前体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后体流动的干扰作用,其中后者占主导地位。随着扰动体直径的增加,扰动体对圆柱前体的减阻效果增加。  相似文献   
530.
康浩  刘守慎 《航空学报》1996,17(2):218-221
提出气动相似情况下旋翼桨叶气动力的转换方法。由此可利用已有旋翼或模型旋翼桨叶的实测内力预估未知旋翼相关状态的气动力。该方法基于旋翼桨叶载荷识别、相似转换和旋翼桨叶动力响应分析 ,将旋翼桨叶气动力分解为与桨叶位移相关和无关的分量后 ,由于气动相似的旋翼间与桨叶位移无关的气动力相等 ,即可实现气动相似动力不相似旋翼间气动力的转换、预估。以桨叶挥舞方向为例 ,导出稳定飞行状态下旋翼桨叶气动力转换、预估方程。最后由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