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84篇
航空   315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1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81.
The visibility for low earth orbit(LEO) satellites provided by the BeiDou-2 system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In addition, the spaceborne receivers' observations are simulated by the BeiDou satellites broadcast ephemeris and LEO satellites orbits. The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P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ong-track component accuracy is much better over the service area than the non-service area, while the accuracy of the other two directions keeps at the same level over different areas. However, the 3-dimensional(3D) accuracy over the two areas shows almost no difference. Onl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observation noise and navigation satellite ephemeris errors, the 3D accuracy of the POD is about30 cm. As for the precise relative orbit determination(PROD), the 3D accuracy is much better over the eastern hemisphere than that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 The baseline length accuracy is 3.4 mm over the service area, and it is still better than 1 cm over the non-service area.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BeiDou regional constellation could provide global service to LEO satellites for the POD and the PROD. Finally, the benefit of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 satellites is illustrated for POD.  相似文献   
382.
传统的<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侧重"史实";时代的变迁促进了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要求对其教学上升到"评论"层面;从"评论"的视角挖掘本土资源,是培养学生建立本土特色设计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实施这些基本点,为以后更深入的专业教学打好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83.
为解决目前航空公司餐食管理混乱的问题,提出了精确化的航班餐食管理方案并进行了开发与投产原有配餐管理方式下,餐食数据由航空公司主控人员在航班换季(春、秋)时在T-card中设置,并由地服人员实时提供旅客相关服务,导致用户订座时的航班餐食信息可能与实际配餐不匹配,由此引发的客户投诉量可达航空公司总投诉的10%左右.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和实现了精确化的航班餐食管理.航空公司通过ISS2系统实时管理餐食数据,并且实时同步到航信主机内,在用户进行航班查询时计算显示准确的餐食数据.投产结果说明精确化的航班餐食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航空公司的餐食管理水平,可减少80%的订座餐食与实际配餐的不匹配率,降低了8%的客户投诉,提高了旅客满意度,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4.
对经济结构变化的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进行综述,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追溯了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变化的诱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同时概括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从而比较全面地梳理了现有文献对经济结构变化所做出的多种解释,总结出各自所具有的特点或不足并给予适当评价.  相似文献   
385.
对转压气机最先失速级的小扰动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敏  李晓军  谢建  刘波 《航空学报》2013,34(3):533-540
 对转压气机(CRC)由于其独特的气动和结构优势而被认为是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在小扰动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对转压气机旋转失速的小扰动分析方法,并以实验室对转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扰动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不同转速匹配工况下的最先失速级位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为对转压气机失速边界的预估探索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旋转失速的小扰动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预估对转压气机失速边界和最先失速级位置;②小扰动分析方法和CFD计算结果均显示:转速匹配方案对对转压气机最先失速级位置存在明显的影响。当转速比大于或等于0.9时,转子2为最先失速级;当转速比小于0.9时,转子1为最先失速级;③由于小扰动分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因而使得预估值同实际值之间存在相应的误差。同时,由于对转压气机级间存在较强的非定常性,进而使得相对误差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386.
数据融合技术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动力数据通常通过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飞行试验三种途径获得,三者各有优缺点,为了得到更加完善准确的气动数据,可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和利用。针对数据融合技术在空气动力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探索,首先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在空气动力学中的应用背景、发展现状及数据融合的基本思想,此后综合提出了建立气动数据融合准则的基本思路和两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融合算法:基于不确定度的数据融合方法和基于气动力建模的数据融合方法,并给出了部分研究应用结果。最后,文章对气动数据融合技术在气动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气动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由于气动数据融合工作不仅需要进行算法研究,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的大量经验,融合结果包含较多的人为因素,因此具体采用何种融合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87.
前缘缝翼、襟翼活动面及其支承结构的疲劳试验是民用飞机取证前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试验中采用主动驱动和随动加载方法加载,不仅能缩小试验规模,同时可提高试验精度。国内某型机采用此技术成功进行了前缘缝翼、襟翼及其悬挂结构的疲劳试验。从试验件及其支承设计、系统构成和载荷与运行三方面,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型固定翼飞机前缘缝翼和襟翼的疲劳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388.
孔迪  曲山 《航空发动机》2014,40(6):52-57
为验证航空发动机轴对称矢量喷管控制系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展了配装轴对称矢量喷管的航空发动机地面整机试车验证研究工作。试验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航空发动机典型工作状态点进行,首次进行了在阶跃输入条件下的航空发动机整机动态性能测试,获取了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控制系统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基本数据,验证了航空发动机轴对称矢量喷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总结了该系统的油源压力和流量对控制系统性能的综合影响,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9.
金刚石、CBN电镀刀具在实际中获得了一定的应用。目前,改进电镀制造工艺、提高刀具制造精度和制造效率仍然是电镀刀具制造中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流动旋转植砂技术,它可以提高金刚石、CBN磨粒外包络面上的磨粒数,这样就可以保证内镀法刀具切刃的等高性、型面精度和有效磨粒数。  相似文献   
390.
计算机图形系统发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是航空电子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技术基础之一是计算机图形学。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准,重点分析了计算机图形系统从专业图形工作站到PC机到嵌入式设备的发展历程,可作为研究机载嵌入式图形系统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