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327篇
航天技术   141篇
综合类   92篇
航天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点切换器是现代自动测控技术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一种由衬底引出的互补MOS模拟门作开关元件、双端出线的光耦合器作隔离屏蔽元件和由集成门作控制元件设计成的多点切换器。它的栅极泄漏电流影响可忽略,导通电阻只有10~30欧,噪声电平约±1微伏,能兼容高低电平的测量(±1~3200毫伏);实现了模拟电路和控制电路的隔离屏蔽,能三线采样,抗干扰性强;切换时间短(微秒级),可进一步集成化。它不仅可以解决试验现场低电平快速切换的困难,而且能使数据采集系统简单经济和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82.
一种40°撞击角双股自击式喷嘴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纪国  王珏  沈赤兵  周进  王振国 《推进技术》2002,23(3):207-208,222
研究了一种 4 0°撞击角双股自击式喷嘴冷流特性和热试验流量系数。冷流试验以常温水为介质 ,用激光散射测粒仪和探针研究了该喷嘴的雾化质量和流强分布。在 1 35MPa~ 1 75MPa的喷嘴压降下该喷嘴椭圆形喷雾的喷雾锥角为 2 6°~ 38°,流强呈单峰型分布。统计研究了该喷嘴冷试验和在液氧介质下热试验时的喷嘴流量系数 ,流量系数在 0 6~ 0 8之间  相似文献   
83.
3D-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模量和电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250MPa,应力比R=0.1和频率为60Hz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下降的变化规律。杨氏模量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疲劳循环的前600次。缓慢降低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94%以上,此阶段杨氏模量变化率与循环次数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电阻变化率除首次循环降低外,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直在增加。增加规律大致可分为缓慢增加,台阶式增加和急剧增加三个阶段。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基本反映了纤维的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可作为表征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有效参量。  相似文献   
84.
变循环发动机双外涵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带核心机驱动风扇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提出了1种用于双外涵匹配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其初步流路进行了研究及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双外涵模式流场、不同前涵道引射器状态下的单外涵模式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外涵道的角度和流通面积对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较大;在由双外涵模式转换到单外涵模式过程中,应将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开到最大以减小总压损失。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流路优化及双外涵匹配分析,为变循环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金属素灯作为加热热源切削GH135等难加工材料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有效改善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本文重点介绍了辐射能量传递的分析及有效的能量公式。同时指出该方法投产少,使用简单,便于推广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采用多泵并联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机场恒压供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了应用多泵并联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民用机场恒压供油的原理,并通过分析给出了系统启泵、并泵、退泵和停泵的条件。所述的方案被成功地应用于多个民用机场的供油自动化系统,以其诸多优点成为现代化民用机场供油自动化系统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7.
针对我国航空涡轮发动机钛合金叶片强化抛光的现状,通过理论建模动力学分析计算,设计并试制出无导轨支承的三维振动强化抛光设备。三维振动强化抛光是一种新的强化抛光加工技术,通过试验证明,该技术解决了航空涡轮发动机钛合金叶片强化抛光的加工难点。  相似文献   
88.
热障涂层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温度,空气等离子喷涂已被广泛地应用。为确定热障涂层的残余应力、结合力、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性能和特性,需要知道其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因为涂层厚度非常薄且使用时是结合在基体上的,所以需要一个能够在原处测量涂层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方法。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在GH150高温合金上喷涂了MCrAIY和陶瓷层,利用一种改进的悬臂梁方法测量了热障涂层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这种无损测试方法为测定其他薄膜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9.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环境,设计研制了一种绝热层烧蚀试验发动机。利用该发动机不仅可进行绝热材料配方筛选,而且通过调节压强、流速及冲刷角进行缩比发动机烧蚀模拟试验和各种烧蚀率影响因素分析。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较精确测量绝热层烧蚀率的测试方法和实验评定方法。分析了发动机工作压力、流速、气流冲刷角、裂纹,脱粘、气孔、夹层及搭接缝对绝热层烧蚀率的影响。测试结果与实际发动机解剖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0.
以ANSYS软件为工具,时均化N-S方程、RNGkε-湍流模型和傅里叶热传导模型为基础,建立三维面对称纯气相流动和固体热传导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设置流场和固体区域交界面为热耦合面,分析了喷管内流场特性和喷管体与轴阀固体区域的温度、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喷管喉部圆柱段的温度最高,调节阀的等效喉部段和等效扩张段出现了应力集中的现象,两者都随轴阀转角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