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68篇
航空   803篇
航天技术   291篇
综合类   204篇
航天   4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采用转化坐标法导出两表面都有切向运动的止推动压滑动轴承的压力微分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两表面都有切向运动的径向滑动轴承的压力微分方程;在其他参数不变条件下,提高有效速度是提高两表面都运动滑动轴承承载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两表面都运动的推力滑动轴承,合理组合两运动表面的楔形方向和转向是提高有效速度的关键;运用有效速度概念,为这类动压滑动轴承的工程设计给出了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42.
LY12cz铝合金晶间腐蚀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金属间化合物 θ(CuAl2)、S(Al2CuMg)、MnAl6与纯Al(L1)组成多电极体系,以模拟LY12cz合金的晶界区.通过电化学测试、SEM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合金晶间腐蚀机理.证实其晶间腐蚀是由沿晶界偏析的强化相与贫Cu区所组成的多电极体系引起的.在含Cl离子的中性溶液中,S相是导致晶间腐蚀的主要阳极相.S相首先发生阳极溶解,随后,贫铜区、MnAl6相逐步随S相一起溶解.以这种方式沿晶界形成了阳极溶解通道,导致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643.
利用频率变换和频率合成技术,将电信时钟信号频率转换为1MHz整数频率,再利用现有的频标比对器,实现电信时钟信号频率和频率稳定性的高准确度测量。对所建立的测量系统自检,测量灵敏度优于1×10/s。  相似文献   
644.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轴易产生应集中的部位进行了细致地建模,通过计算得到了轴的结构应力分布规律,变形量和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值。通过对危险截面的强度校核,验证了原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从而为该轴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5.
在将CCD安置于CCD相机焦面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相当光光学系统的焦面位置,由于定焦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将人为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测试设备,测量环境等因素成为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对此,应用误差理论,按误差的作用类型分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46.
微重力场中通风换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地面模拟空间站舱内的流动与换热,以两顶角集中进风,两底角集中出风的通风方式为对象,研究了微重力是条件下复杂深间内的对流换热地面相似模拟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方腔中无隔离物,有绝热隔离物,有等温隔离物以及有等温悬浮物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不同情形,给出了每种情形下不同比例模型的流动与换热情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并针对各种不同情形进行了分析说明,分析表明,集中通风方式更有利于抑制自然对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7.
双层涡轮叶片异形冷却单元内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实际加工成型的双层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特征,模化出操场形和椭圆形截面冷却结构。针对其内部应用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形式,实验研究了冲击靶面的换热特性,重点分析了通道截面形状不同时,进口Re数、气膜出流以及冲击孔和气膜孔的相对位置对冲击靶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通道内部局部Nu数呈中心对称的波浪形分布,并且气膜孔壁面上游的换热效果整体低于下游,只有在靠近气膜孔中心局部区域的换热系数较高。随着进气Re数增加,换热效果逐步增强 。实验数据表明,截面形状不同的冷却通道的换热特性规律不同。对于操场跑道形冷却通道,冲击孔和气膜孔顺排时冷却效果较好;而椭圆形冷却通道中,冲击孔和气膜孔错排时冷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48.
从三自由度飞机模型出发,提出了新的机场道面平整度评价理论,以不同平整度等级的3条测线的道面高程作为输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飞机的三自由度振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飞机机身的3个振动响应量:纵向俯仰角φ、横向滚转角θ及质心处竖向位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道面整机平整度指数(Full aircraft roughness index,FARI)沿跑道纵向的分布曲线;同时计算出相同道面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分别将FARI,IRI与在相应道面上滑行的飞机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 6和0.886 9。结果表明整机平整度指数FARI更能够客观反应飞机所有机轮覆盖范围内道面起伏情况对飞机滑行过程中颠簸量的影响效果,更适合于机场道面平整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49.
某型带加力涡扇发动机多次出现风扇加力喘振故障,对飞行安全和发动机寿命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分析加力喘振故障原因,首先通过发动机稳态计算模型分析了喷口控制系统稳态特性与加力喘振故障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加力工作线位置与风扇喘振的关系;其次根据基于AMESim的加力喷口控制系统模型和基于Simulink发动机分段线性化模型构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基于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喷口控制系统动态特性与加力喘振故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喷口打开速度对于风扇喘振裕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0.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柔性化定制能力和复杂构件成形优势,有望成为提升航天领域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但现阶段该方法仍然存在制造过程稳定性不足、制造质量实时检测困难、工艺参数实时调节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从增材过程信息感知、增材工艺优化决策、质量优化控制发展趋势三方面详细阐述了金属增材制造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论证了高性能结构件增材成形过程中工艺变量-过程参量-成形质量调控的发展必要性,并就增材过程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