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541篇
航天技术   103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2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基于萤火一号技术的自主火星探测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技术的自主火星探测器方案,可携带多种有效载荷在准太阳同步圆轨道上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该方案具有可实现性强、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等特点,并能满足火星探测后续工程中的环绕器设计要求,利于我国火星探测的长远发展。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可实现2013/2016年的我国自主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902.
黑盒对抗样本生成过程中通常会指定1个攻击组,包括1个原始样本和1个目标样本,使得生成的对抗样本与原始样本范数差别不大,但被分类器识别为目标样本的分类。针对攻击组的攻击难度不同导致攻击不稳定的问题,以图像识别领域为例,设计了基于决策边界长度的攻击距离度量方法,为攻击组的攻击难易程度提供了度量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攻击距离的对抗样本攻击组筛选方法,在攻击开始前就筛去难以攻击的攻击组,从而实现在不修改攻击算法的前提下,提升攻击效果。实验表明:相比于筛选前的攻击组,筛选后的攻击组的总体效果提升了42.07%,攻击效率提升了24.99%,方差降低了76.23%。利用攻击组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在攻击前先进行攻击组筛选,可以稳定并提高攻击效果。   相似文献   
903.
904.
高速再入飞行器通常采用烧蚀防热材料作为外表面大面积的热防护材料。本文对两种蜂窝增强低密度硅基烧蚀防热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烧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结合试验结果对烧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密度越高、拉伸强度就越高,但拉伸模量相近;两种材料的隔热性能参数都较低。两种材料在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的电弧风洞烧蚀后退速率都较低,在部分烧蚀条件下有轻微膨胀。两种材料的烧蚀背温都较低,烧蚀表面形貌良好,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烧蚀防热材料。  相似文献   
905.
针对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下的协同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定时间协同制导方法(PTCGL),以保证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分组收敛。首先,建立三维飞行器协同制导模型和拓扑切换下的分组协同架构:组间利用小组领队飞行器之间的协作实现分组配合,组内则通过有向通信实现组协同。随后,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的情况下,结合牵制控制和预定时间理论,基于M矩阵假设的牵制分组误差和预定时间尺度函数提出拓扑切换三维预定时间协同制导律。进一步,考虑拓扑切换驻留时间,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在通信拓扑切换的情况下,该制导律可实现预定时间收敛。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协同制导方法可实现在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收敛、保证分组协同打击。  相似文献   
906.
机载可配置的多通道通信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载航空设备通信特点,介绍了一种可配置的多通道通信软件设计。通过对多种机载通信网络驱动的封装和适配,以端口配置表的方式,虚拟化多条并行工作的逻辑通道进行数据通信传输,并提供了简单的接口层以便应用软件开发,易于扩展和部署,有效简化了机载复杂设备通信类软件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907.
卫星已被广泛认为是6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算力网络结合实时网络和计算资源状况,进行卫星计算节点间的任务调度,能够满足多样性业务的时延要求,实现在轨通信、处理、存储等资源的高效利用。首先,阐述卫星算力网络的概念内涵,对卫星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其次,从总体架构、硬件组成和软件架构三方面给出了卫星算力网络的设计考虑;最后,对卫星算力网络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总结,对卫星算力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