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3篇 |
免费 | 406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13篇 |
航天技术 | 167篇 |
综合类 | 78篇 |
航天 | 2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采用单向FSI(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数值方法,研究转静系旋转盘腔进气预旋角度的变化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并依据旋转盘腔冷却问题的工程评价体系对冷却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进气和旋转雷诺数均不变时,旋流比是进气预旋角度的单值函数.旋流比的改变能够使流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盘面换热效果和转盘温度分布,导致与温度梯度相关的热应力也发生变化.随着旋流比的增加,旋转盘腔的流阻损失增大,迎风面平均换热效果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转盘整体应力水平上升,以及在盘心处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增大.进气预旋角度的变化能够从部件承受能力和实际使用载荷两方面对涡轮盘的失效概率产生影响,因此,在涡轮盘腔设计阶段,需考虑预旋角度对涡轮盘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113.
在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受隧道内壁面和车体表面形成的环状空间限制,列车头部前方气流受到压缩,在隧道入口形成初始压缩波。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以当地声速传播至隧道另一端出口,部分能量以脉冲形式向外辐射,形成微气压波,严重影响隧道出口附近环境。当高速磁浮列车速度达到600 km/h以上时,这一问题更加显著。为此,提出一种具有谐振腔结构的隧道,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研究其对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的气动效应减缓特性,并对2种谐振腔方案的减缓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模型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冗余空间安装谐振腔结构,可以耗散压缩波能量,减小压缩波压力梯度,对隧道出口微气压波现象有明显减缓作用;与无谐振腔结构的隧道相比,谐振腔结构对隧道出口20和50 m处微气压波的减缓效果分别为41.87%和40.15%;微气压波减缓效果与隧道内谐振腔数量成线性关系;动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优选方案的准确性,不同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微气压波减缓效果与运行速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4.
115.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拒止环境下无人飞行器集群成员间的相对定位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机载惯性测量单元(IMU)、气压高度计与数据链测距组合的初始相对位姿求解算法。首先,在高度计稳定输出较为精确的高度信息的前提下,将飞行器的三维运动解耦成二维水平运动,给出了三维加速度和角速度、测距信息的水平坐标系投影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待求量相对位置和航向角的非线性形式构造了新的待求状态量,并将相对位置和航向角的非线性求解问题转化成了新状态量的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求解问题。然后,通过引入递推最小二乘算法(RLS),建立了该相对位姿求解算法的实时输出递推形式,有效降低了机载在线计算的负载。接着,对所提算法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并给出了使系统状态量不可观测的几种相对运动形式。最后,对所提算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快速求解初始相对位姿,位置误差在初始相对距离的10%以内,航向角误差在初始相对角度的1%以内。 相似文献
116.
117.
空中靶标作为一种消耗性的无人飞行器,在防空反导武器系统试验训练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须统筹考虑其逼真性和经济性。为此,提出了滑翔式空中靶标系统发展思路与工作原理,设计了滑翔式空靶总体方案,并利用Datcom和Matlab对其滑翔供靶弹道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计算表明,弹道性能满足亚音速俯冲类目标模拟供靶要求,系统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使用安全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8.
119.
针对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转子振动问题,开展了核心机转子振动特性试验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振动突跳现象,采用有效值分析划分了实际试车振动信号突跳状态与正常状态的时域区间;为分析振动突跳状态下微弱异常振动特征信号,利用非线性压缩变换方法可基于不同时频表示的匹配协同作用和其具有幅值无关的特性,凸显了微弱特征增强的优势;采用非线性压缩变换良好的时频聚集性对振动信号突跳区间进行快变特征的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航空发动机核心机振动突跳现象与快变特征的出现具有高度一致性,振动突跳的产生与消失伴随着振动信号以高压转频为基频的自身调制现象。研究方法及分析结果验证了非线性压缩变换方法的实用性并为航空发动机振动异常排故提供了基于快变特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