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227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小突片强化混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试了亚声速 (Ma= 0.35) 下小突片 (Tabs) 对轴对称收缩喷管射流的强化混合效果, 并探讨了小突片安装个数、后倾角度、堵塞比等因素对强化混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突片对喷管射流的混合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不仅使下游流场发生显著变形, 使核心流的衰减显著加快(核心流长度从5D 降至大约1.5D), 还使引射系数显著增加(本文中最大增加到2.7 倍)。  相似文献   
312.
方腔折流燃烧室冷态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宗明  黄勇  王方 《推进技术》2010,31(5):533-538
方腔折流燃烧室是针对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所设计的新型燃烧室设计方案,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常规回流燃烧室所存在的总压损失较大、出口温度分布控制困难等问题。通过对方腔折流燃烧室和回流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在相同的工况下,方腔折流燃烧室具有对称的头部流场,其回流区空间尺度是常规回流燃烧室的9.4倍,回流强度是常规回流燃烧室的1.8倍,而火焰筒壁面总面积仅为常规回流燃烧室的51%,进出口总压损失仅为常规回流燃烧室的69.4%。  相似文献   
313.
叶型偏差对涡轮性能影响的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型的加工和装配误差难以避免,这将对涡轮的气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整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叶型偏差对涡轮气动性能及内部非定常流动细节的影响,并比较了定常和非定常计算结果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叶型偏差都会造成涡轮性能的明显下降,通道涡和泄漏流的发展、前缘吸力峰的强度、激波的形态和强度等流动结构以及叶排间的非定常相互作用都会随叶型的变化而显著改变,而非定常数值模拟对涡轮气动性能和流动结构受叶型偏差影响的捕捉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14.
高负荷涡轮端区非定常流动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綦蕾  邹正平  刘火星  李维 《航空学报》2009,30(4):584-596
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高压涡轮端区非定常流动相互作用,着重研究了上游静子尾迹与转子二次流的非定常作用机制,同时还分析了负荷分布、激波等对端区非定常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子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定程度减小了转子轮毂二次流的径向涡量;尾迹对流向涡量的影响取决于尾迹沿叶高的分布,当吸力面一侧的尾迹具有与二次流方向相反的流向涡量时,二次流的流向涡量减小;非定常效应还使得转子叶片根部负荷略为减小,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转子轮毂二次流的发展。此外,受静子尾缘激波的影响,转子叶片表面负荷分布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叶片表面承受较强的非定常力,在涡轮设计中必须考虑。另外,通过计算涡轮级中的熵增和熵产,定量地分析了端区非定常相互作用产生的损失,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15.
黄勇  方次军  刘先斌 《航空学报》2010,31(10):1946-1952
 为考查在高斯白噪声作用下二元机翼随机颤振动力学行为,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把机翼简化成一个具有扭转和上下自由度的平板,其中扭转弹簧具有3次非线性刚度,同时假设空气是线性不可压的而且气动力是定常的,再对任意运动和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的机翼进行建模。其次采用了蒙特卡罗仿真来求解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根据数值解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最大Lyapunov指数。最后得出:在随机激励作用下机翼的动力学行为与确定性颤振相比有很大差异,同时随机颤振点提前于确定性颤振点。  相似文献   
316.
黄勇  孙德翔  邢国平  刘玉伟 《飞机设计》2011,31(6):44-46,57
针对初始备件故障规律不稳定和历史消耗数据少的特点,将遗传算法、GM(1,1)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有机结合.提出了改进的灰色RBF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GM(1,1)模型参数进行动态寻优,并利用RBF网络对预测值进行残差修正。最后,通过采集新机部队某初始备件上半年的消耗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  相似文献   
317.
王方  黄勇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0):2200-2204
在欧拉-拉氏体系中,在传统点源两相湍流燃烧模型(TM)中考虑液滴带火燃烧状态,提出全状态两相湍流燃烧模型(FSM),并用甲醇-空气两相湍流射流火焰实验数据对两种模型进行检验,对比结果表明:FSM模型能够给出平均温度的双峰分布,得到更合理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318.
为提高海杂波中慢速目标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IMF能量分布重构的目标检测技术。该算法对原始信号尖峰区域经经验模态分解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进行分段数据重构,计算前端IMF分量与后端IMF分量的能量比,并将其输入非参量检测器中进行目标检测。研究表明,相比于海杂波单元,目标单元尖峰区域有更小的前后端IMF分量能量比,适用于慢速目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319.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横向气流场中的液体圆形射流袋式破碎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所用喷嘴孔径为1.0mm,实验工质采用水。Wea范围覆盖11~23,液/气动量通量比q覆盖11~95。实验中观察了袋的形成及破碎过程。实验发现,袋的触发长度lonset/d与无量纲数In(q/Re)存在线性关系,而袋的触发时间则为常数;对袋式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得出袋的破碎长度与液体射流速度无关,只与We数有关,且成线性关系,即破碎长度随着We数的增加线性减小。最后还给出了核心射流破碎位置与液/气动量通量比q的关系,无量纲化破碎位置横坐标为常数,而无量化破碎位置纵坐标随着In(q)线性增加。以上结果可以指导实际设计合理安排袋的触发、破碎点位置,改善雾化性能;在数值模拟上能帮助构建精确的初始雾化模型,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320.
民机涡扇发动机重吸入特性风洞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机在滑跑减速阶段一般会使用发动机的反向推力来提高其减速性能和滑跑安全性,当滑跑速度较低时使用该装置,从发动机排出的向前方喷射的气流存在被发动机重新吸入的可能,该喷流受发动机风扇的压缩做功,喷流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如果此气流被发动机重新吸入,将会导致发动机进气气流的温度畸变,而该畸变将会引起发动机风扇叶片的颤振,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和安全性。故对于一个使用涡扇发动机的新型飞机,有必要通过风洞试验来得到其在各工况下的重吸入特性,并且根据其重吸入特性,设定截止使用反推力的滑跑速度。本文主要论述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发动机重吸入特性,并且确定反推力使用截止滑跑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