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5篇 |
免费 | 222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44篇 |
航天技术 | 312篇 |
综合类 | 479篇 |
航天 | 8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373篇 |
2001年 | 390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 调整的起因 □□冷战后,各国相继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推动国防工业转轨,因此,也随之调整航天政策,特别是美国布什政府提出的空间威慑战略,使航天工业的战略地位更加上升。 许多航天公司都想通过兼并重组以提升竞争军用航天和政府民用航天项目的能力,一些非航天企业也想 相似文献
42.
为了确定热沉温度场控制方法,建立了KM6热沉正常运行状态的数学模型,在MATRIX仿真平台上构造了仿真模型并求解,确定了KM6热沉温度场的动态特性和等价模型,并对热沉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3.
空间机器人的目标捕获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推导了基座姿态受控空间机器人系统运动学关系,得到了广义雅可比矩阵。根据目标的运动来规划机械臂末端在惯性空间的期望轨迹。对机器人动力学和运动学关系式进行线性参数比,分别对动力学待估参数和运动学待估参数设计在线修正律,在关节空间采用自适应控制。对于存在动力学参数不确知的机器人系统,算法保证了系统的渐近稳定,在成目标捕获任务的同时,控制基座姿态保持在期望范围之内。以平面两关节空间机器人系统为对象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基于高动态GPS接收机输出数据的卫星自主导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轻地面测控站的压力,研究了利用高动态GPS数据进行卫星自主导航的方法;给出了旋转地球坐标系下的报轨动力学模型,在N点位置误差最小二乘指标下,导出了一种计算卫星初始状态的迭代算法;用某型号接收机输出的位置数据,进行了报轨算法的检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46.
月球着陆器着陆缓冲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基于MSC.Nastran/MSC.Adams软件建立了模拟月球着陆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模拟月球着陆器在地面冲击试验来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重点关注缓冲机构与结构连接处的载荷,结构特征点的加速度响应,以及缓冲器的工作行程。然后利用模拟着陆器地面试验结果修正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表明:着陆器结构和缓冲机构的柔性对缓冲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把动力学分析模型中的模拟结构更换成真实结构,进行着陆器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冲击仿真分析,从而获得模拟着陆器地面试验与着陆器在月面着陆的冲击缓冲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47.
资源一号卫星(ZY-1)的成功发射和运行,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自己资源卫星的历史。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试点,应用资源一号卫星数据提取城市专题信息、更新城市数据库、研究城市热岛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表明资源一号卫星可为我国城市扩展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9.
高分辨率照相侦察卫星是航天侦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军事上,它们可用于情报搜集、军事绘图、为精确打击武器提供目标指引以及打击效果评估等,是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杀手锏”之一。卫星有效载荷比是指卫星有效载荷与卫星平台的质量之比。有效载荷比越高,卫星系统的效率就越高,并越节省费用;有效载荷比的提高也有利于实现卫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