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大型薄壁结构的弱刚性导致其在制造过程中变形是影响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对加工和装配过程零组件的偏差场进行精确预测与控制是提升制造质量、改进工艺参数的关键。本文针对大型薄壁结构制造与装配过程偏差场特性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航天大型薄壁产品装配过程偏差场预测与控制方法。以基本变形模式的线性组合构建大型薄壁结构空间偏差场,考虑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内应力的协调变形,以零件与装配体之间基本变形模式的映射关系建立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偏差场预测模型。基于零件基本变形模式对装配体偏差的贡献量化值进行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偏差溯源,提出两步寻优方法求解零件特定基本变形模式的最优控制点集,以最优控制点集的偏差调整实现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的偏差控制,为航天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的尺寸精度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2.
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Ⅰ)--导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是系列讲座的第一篇。针对工程中复杂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本文以一个典型的航天结构为例,对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以解决振动控制技术在复杂结构中实现的问题。对各种振动控制策略、控制材料和器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对振动控制一体化策略实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控制律中的鲁棒控制,作动器和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智能材料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杂交阻尼在结构减振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控制机理、优化设计以及智能结构的发展和研究目标,指出振动控制的研究必须与具体工程问题结合,强调试验的重要性,建议建立合作研究的标准化验证模型,促进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3.
基于鲁棒控制理论的轨迹规划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大流量、高密度和小间隔条件下获取多航空器鲁棒无冲突轨迹,针对不同的航路空间分布结构,通过将单架航空器视为一个批次以及引入缓冲时间参数,基于航路冲突点保护区竞争机制,在极大代数框架下根据管制间隔约束构建了单航段和多航段航空器流控制模型,建立了模型输入变量、状态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从各类子模型的空间逻辑结构出发,进一步构建了空域多航空器极大代数耦合模型。基于不同的调配目标,设定了多类鲁棒优化指标函数,采用调整航空器到达航段入口时刻和在航段上运行速度两种策略,提出了多航空器轨迹规划鲁棒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规划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4.
一维PSD位置敏感光电器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了一维PSD位置敏感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光学三角法测量构成的尺寸测量传感器,重点介绍PSD、半导体激光器实现铁路的钢轨磨耗自动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5.
针对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存在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SqueezeNet模型应用于直升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该模型借鉴VGG16模型的思想,在经典的SqueezeNet基础上,采用3个3×3卷积核代替1个7×7卷积核,实现了在相同感知野条件下增加网络容量、增强非线性、减少网络参数量,采用卷积层、池化层和Fire模块、池化层两大结构交替的方式组成模型特征提取层,在保障特征提取能力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了网络参数量。通过轴承数据开展模型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诊断精度达到99.65%,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及经典的SqueezeNet模型相比诊断精度相当,而计算量与参数量最大缩减约6倍和3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