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86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非脆弱多模型切换控制,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首先将其输入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区域内设计局部T-S模型和控制器,这样在模糊规则数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模糊论域的变小从而提高了逼近精度.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变量,通过多模型切换控制,将相应的区域控制器切换为全局控制器,而其他控制器不起作用,实现对整体非线性系统的逼近与控制.同时研究了在控制器增益存在加性摄动的情况下,非脆弱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介绍一种用于原子磁强计原子气室的无磁加热温控系统设计。针对温控系统加热电流产生的磁场干扰,设计了双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的加热器件,该加热器件利用同层平行反向电流和层间平行反向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以减小加热电流磁场噪声;设计了滑动平均滤波器对采集的温度信号实施滤波以减小随机噪声的干扰;结合设计的高频加热信号的产生电路、幅度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开展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双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加热器件相比单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加热器件的电流磁场噪声抑制能力提高了约16倍,实现的无磁加热温控系统的温控能力达到1. 2‰。  相似文献   
83.
基于粒子系统的焰火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研究了基于粒子系统方法的焰火动态模拟。首先介绍了粒子系统方法,给出了利用粒子系统方法模拟动态自然景物的基本模型和处理步骤;通过对焰火细节和特点的分析,给出了模拟焰火的数据结构。然后详细介绍了焰火动态模拟的算法,其中主要介绍焰火的颜色、亮度、透明度、形状、大小、尾迹、生命周期等特性以及鼠窜、旋转、星状等特殊显示效果的模拟。最后利用OpenGL技术实现有背景位图的焰火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84.
机械连接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最典型的连接方式,因其在连接工艺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使其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凸头螺栓连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接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回顾了复合材料接头的机械连接形式,讨论了在拉伸加载下的失效过程,详细论述了复合材料接头的损伤模式;重点讨论了复合材料接头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合材料性能(纤维类型、增强体结构形式、纤维与金属混杂层板、铺层角度及比例、固化工艺、初始材料缺陷)、紧固件性能(紧固件刚度、钉头型式、螺栓直径、螺纹密封、间隙配合、干涉配合、紧固件缺失)、连接板性能、侧向约束(拧紧力矩、预紧面积、补偿垫片、接触面摩擦因素)、几何效应(复合材料板尺寸、板厚与孔直径比、层合板宽度与孔直径比、孔端距与孔直径比、螺孔形状、螺孔质量、螺孔位置误差)、载荷(静载荷、动态载荷、疲劳载荷、蠕变、松弛、温湿载荷)等;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凸头螺栓连接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基于BM3803处理器的即插即用星载计算机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星载计算机不能通用和"即插即用"的特点,文章提出一种模块化的星载计算机硬件设计方法,以某卫星原理样机为例,设计了一种基于BM3803处理器的即插即用星载计算机系统,重点研究了通用驱动软件的实现,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了设备模块的功能自动识别和"即插即用"功能。文章将该方案与现有星载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处理性能更高,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进行模块级替换和产品化生产,并满足新一代星载计算机系统快速组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6.
介绍一种用于原子磁强计原子气室的无磁加热温控系统设计。针对温控系统加热电流产生的磁场干扰,设计了双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的加热器件,该加热器件利用同层平行反向电流和层间平行反向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以减小加热电流磁场噪声;设计了滑动平均滤波器对采集的温度信号实施滤波以减小随机噪声的干扰;结合设计的高频加热信号的产生电路、幅度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开展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双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加热器件相比单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加热器件的电流磁场噪声抑制能力提高了约16倍,实现的无磁加热温控系统的温控能力达到1.2‰。  相似文献   
87.
真空低温环境下红外笼移动装置设计及调试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方便快捷地实现高、低温工况的转换,设计了红外笼移动装置,高温工况时,将红外笼移至航天器加热面的上方;低温工况时,将红外笼移开。文章以红外笼移动装置的功能、性能需求分析为基础,确定了移动装置的功能模块及设计要求,通过特殊设计使得该移动装置能够克服低温传动失稳或失效问题,并满足真空润滑、电机热控等要求,实际应用表明其具备在真空低温特殊环境下可靠、安全工作的能力。文章最后根据装置的工程应用情况给出了后续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8.
该工艺是使熔融合金在气流喷射作用下产生雾化,同时将增强颗粒喷入雾化液流中,共同沉积到衬底上,凝固形成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对工艺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增量凝固概念的基础上,对喷射沉积凝固过程特点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采用该工艺制取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能够克服传统方法的某些不足,增强颗粒在合金基体中呈弥散分布,无凝固偏析,界面接触紧密,未观察到明显的反应过渡层。  相似文献   
89.
以高温钛合金和自共晶镍硅合金为母材,使用额外添加硼元素的Ti-Zr-Ni-Cu非晶钎料进行钎焊连接,针对硼元素含量和钎焊对接头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通过对Ni-25at%Si/Ti-Zr-Ni-Cu+B非晶钎料/Ti600接头的界面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实现钎焊结构性能的提升,获得质量良好的钎焊接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硼元素可调控钎焊过程,继而获得TiB晶须,这种晶须能对Ti2Ni层产生复合强化的作用,进而使接头高温钛合金侧界面的残余应力明显下降,减缓接头开裂的速度,同时结合拔出强化方式对裂纹的扩展起到阻碍作用,从而提高接头的强度。1 213 K/10 min工艺条件下的镍硅合金/高温钛合金钎焊接头的平均强度高于不含硼元素增强的接头,达到84 MPa,同时确保在接头内部不会出现裂纹和孔洞,进而达到提升镍硅合金/高温钛合金钎焊接头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TiBw/TA15复合材料板材在900~960℃、5×10-4~10-2s-1条件下的超塑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Bw/TA15复合材料流变应力随拉伸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940℃、5×10-3s-1变形条件下获得的最大超塑性伸长率为439%。利用Zener-Hollomn参数和Arrhenius方程所建立的峰值应力本构方程为ε·=3.55×108[sinh(2.0×10-2σ)]1.99×exp(-6.381×105/RT),其变形激活能Q=638.1kJ/mol。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组织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高温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基体α相的动态再结晶以及晶须与基体处孔洞的愈合,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孔洞更易萌生于增强相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端部。动态再结晶对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