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00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2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空间材料Kapton的真空紫外与 原子氧复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空间常用聚合物材料Kapton开展了真空紫外辐射及其与原子氧复合效应的地面模拟试验研究,总结了试验前后试样外观、质量、表面形貌、光学参数和表面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的作用下,Kapton的剥蚀主要是碳氮等元素的氧化所致.而在真空紫外辐射的作用下,Kapton表面会交联形成大分子,从而提高了试样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但是,随着原子氧累积通量的增大,这层大分子会逐渐被剥蚀掉,而真空紫外辐射,对Kapton的原子氧效应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2.
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性能的一维评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准一维Eu ler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反映面积变化、摩擦、添质和化学反应放热的源项,发展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流道计算的一维软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发动机的推力和摩擦力,同时给出发动机参数沿轴向的变化和出口值。通过日本国家航空与航天实验室(NAL)的双模态模型氢反应流场计算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后,针对煤油发动机,分析了隔离段和燃烧室扩张角、燃料喷射位置与方式、化学反应放热项的两种不同求解方法、隔离段高度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为飞行器设计配备了能稳定激波且性能较好的发动机构型。  相似文献   
153.
欧洲动力装置公司(SEP)在5月7日成功地完成了阿里安运载火箭第三级动力装置H8的第三次鉴定试验。这次试验,持续了566秒,获得完全成功。以前,在3月27日和4月16日进行了两次鉴定试验并且取得同样的成功。这些试验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煤油燃料矩形截面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在不同飞行工况下的流动及燃烧特征,在通过直连式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后,对6个不同马赫数及当量比工况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得出了发动机壁面压力、一维质量平均马赫数沿流向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各工况下流场中波系结构、释热变化率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发动机明显工作于两类不同的燃烧模态。当发动机处于预燃激波串前传至注油位以前的亚燃模态时,凹槽段波系相对较弱;随着激波串的前移,隔离段中形成明显的分离旋涡结构将燃料卷至上游,部分燃烧在注油位之前已完成;在燃烧室内,分离主要发生于凹槽内部,燃烧释热集中于第一凹槽头部。当发动机处于激波串未前传的超燃模态时,凹槽段波系相对更强,流动参数波动更大,燃烧在注油位以后进行,燃烧室内分离旋涡在流向跨度大,形成从第一凹槽前缘至第二凹槽处的连续流动分离;分离旋涡有助于燃烧向下游传播,因此释热沿流向分布更均匀、更分散。在过渡段诱导流动分离,促使燃烧室内形成大流向跨度的分离旋涡可能有助于燃烧向下游传播,实现分布式释热,避免释热过于集中导致激波串前传。  相似文献   
155.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 Abaqus/Standard,本文建立弹箭体上一种典型管接头的轴对称模型.计算通径为2mm 的管接头在4~16N·m 拧紧力矩作用下密封带宽度.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有效性,采用显微镜测量2件管接头在相同拧紧力矩范围内密封带宽度.结果表明密封带宽度的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能较好吻合.此外,本文建立管接头拧紧力矩与密封带之间关系,为工程中管接头拧紧力矩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针对空基回收过程中无人机头部扰流近距对浮标产生显著干扰、影响对接安全和效率的问题,本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无人机头部扰流特性及影响进行仿真与分析。首先,借助SolidWorks软件对无人机和浮标进行三维建模;其次,运用CFD软件围绕无人机头部和浮标模型建立外流场计算域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及迭代计算;再次,模拟仿真多组浮标与无人机间典型相对位置情况下的机头-浮标附近速度场、压力场和拖曳浮标所受扰动力数据;最后,基于上述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无人机头部流场内气流速度及对浮标扰动力变化规律。本文探讨内容可为进一步提高缆绳拖曳浮标稳定与空中对接控制精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北京上空高分辨率气球探空观测的温度垂直波数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分辨率为10 m的温度剖面检查2.90~8.01 km和14.65~19.76 km高度范围内归一化温度扰动谱的谱特性,并且将它们与模式谱比较.结果表明,在波数9.8×10-4~2.5×10-2m-1范围内,对流层的垂直波数谱有约-1.9的平均谱斜率;低平流层的垂直波数谱有约-2.2的平均谱斜率.这两个平均谱斜率大大偏离了目前饱和谱模式和普适大气谱模式表示的-3.0和-2.4谱斜率,并且认为是目前气球测量中曾经观测到的最平谱斜率.在波数9.8×10-4~2.5×10-2m-1范围内,对流层和低平流层的平均谱振幅比饱和谱模式的谱振幅分别大24倍和5倍,这也与饱和谱模式以及目前文献中的观测结果有很大不同.这些较大平均谱振幅与最平的平均谱斜率一道共同表明,观测的温度谱并不遵循目前的饱和谱模式和普适大气谱模式.   相似文献   
158.
<正>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兴起使得双低温、积碳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得到极大的重视。液氧甲烷发动机具有以下优势:甲烷推进剂可从天然气、油田气、可燃冰等中分离,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液氧和甲烷推进剂温度相近,使得火箭易于采用共底贮箱方案以提高结构效率,同时在深空探测过程中液氧和甲烷推进剂在长期贮存热管理方面也有较大发展潜力;液氧甲烷发动机在地外行星原位制造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在烃类推进剂中,甲烷的结焦温度(初始结焦温度950K)比煤油(初始结焦温度693~703K)更高,更高的结焦温度使得再生冷却推力室性能具有更大提升空间;甲烷冷却性能好,适用于全流量补燃循环方案,能够兼顾高性能和重复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9.
太空台风是极盖区内一种新发现的大尺度亮斑状极光结构,直观表征了地磁平静期的一种堪比磁暴的太阳风能量注入现象,这更新了人们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如何从海量星载极光数据中准确髙效识别出太空台风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六种网络模型的对比,最终基于迁移学习和EfficientNetB2网络提出了一种太空台风自动识别方法。在2005-2021年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上搭载的紫外光谱成像仪(Special Sensor Ultraviolet Spectrographic Imager,SSUSI)的观测数据中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识别准确率达到97.7%。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从海量星载极光观测数据中自动识别太空台风事件。  相似文献   
160.
<正>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运载火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历时三十余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并形成了系列化、型谱化发展路线。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主动力装置,是大规模、低成本进出空间的首选动力装置,在国家重大航天运载项目、商业航天运输系统、重复使用运载器领域占有重要位置,是国家实现航天强国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