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航空   23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通过对故障诊断中出现的多故障并发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多故障诊断的方法,并通过Lab Windows/CVI虚拟技术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尾旋自由飞模型的设计要求和模型缩尺比例数K的选取原则;对影响模型质量m_m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剖析了真实飞机发生尾旋的高度H_A与模型试验高度H_m的确定问题;对模型的结构设计和回收系统设计的一些主要问题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制定飞机失速/螺旋模型自由飞试验总体方案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内容涉及模型缩尺比例数 K 的最佳选取、确定飞机进入螺旋特征模拟高度 H_A 的依据、模型投放高度 H_m 的变化范围和试验模型质量 M_m 的控制问题。本文所作的各种分析和提出的原则对各种模型自由飞失速/螺旋试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目前进行飞行器大攻角气动特性研究所采用的尾旋风洞试验、常规风洞自由飞试验和遥控模型自由飞试验的优缺点之基础上指出:把系统辨识方法与这些试验方法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飞行器大攻角气动问题的技术途径,它可以简化这些试验方法的一些技术环节,提高试验精度。若气动数据来源于尾旋风洞,这种新方法只能研究飞机的发展尾旋和改出尾旋;若气动数据来源于常规风洞,这种新方法也只能研究飞行器的大攻角、偏离、过失速和失速性滚摆/滚转模态;只有通过模型自由飞获取气动数据,这种新方法才有可能研究包括尾旋全过程在内的各种大攻角飞行模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如何提高火箭助推的模型-助推器组合体静稳定度m_(Z(m+b))~C_y这一重要问题,采用已为飞行试验证明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各种影响参数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与分析,提出保证模型-助推器组合体具有必要静稳定度的各种可能的技术途径。对于通常所采用的一级火箭助推模型-助推器组合体来说,本文所提出的各种论点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回顾早年航空发展史的几个重要片断,阐明了模型自由飞这种试验研究方法,在促进人类第一个带动力的重于空气航空器问世所起的作用.并从11个方面,对当今的模型自由飞试验研究之模式——升空/ 推进/ 测量/ 控制/ 回收、模拟能力、研究内容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现代战斗机的发展趋势,阐明了进行大攻角/过失速机动的必要性,指出解决至今威胁着飞行安全的失速/尾旋问题仍为当代空气动力学家的重任;论述了各种研究大攻角气动问题的方法之优劣;对我国开展大攻角气动问题研究的技术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飞行动力学之特点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以一种典型的载人飞船返回舱之构型作为实例,说明返回舱沿其再入轨道飞行时一些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返回舱的气动特性、质量特性、旋转角速度、再入角、再入速度以及地转风对其再入轨道运动特性的影响,由此所得到的一些普遍规律,对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钝头轴对称旋成体外形的载人飞船返回舱之气动外形设计、结构设计、舱载设备/乘员的安装、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在制定飞机的失速/尾旋模型自由飞试验总体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的空间利用问题之重要性;分析了制约试验空间的诸因素;提出了设计飞行剖面的工程估算方法——其中一些半经验方法之使用效果已为我们的自由飞试验所证实;以我们已成功地进行过的带动力遥控试验机、摇控热气飞艇带飞/投放、飞机带飞/投放的失速/尾旋模型自由飞试验为例,剖析了组成整个飞行剖面的各个飞行阶段之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据提出了充分利用自由飞试验空间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